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

ID:10776911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_第1页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_第2页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_第3页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_第4页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黑河水量调度的技术实践与效果

2、第1 摘要: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游地区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致使进入下游水量急剧减少,导致森林死亡、草场退化、沙漠化扩展,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国家决定加大黑河流域治理力度,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此,成立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黑河水资源,负责流域综合治理。2000年,黑河局进入调度现场实施水量调度,在水利部、黄委会的正确领导和流域各省(自治区)积极配合下,历经三

3、年艰苦努力,使进入下游地区水量由7.3亿m3逐年增长到2000年的8.0亿m3、2001年8.3亿m3和2002年的9.0亿m3,并于2002年7月和9月两次调水进入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使这片已成为沙漠的老湖区再现生机,取得了水量调度的阶段性进展和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本文简述了黑河流域概况、三年调水经过和效果,重点介绍了实施调度的技术路线,以及有关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1.黑河水量调度背景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干流全长约821km,

4、流域面积14.29万km2。流域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水系,其中西、中部子水系与干流已脱离水力联系。东部子水系—即干流水系流域面积11.6万km2,包括梨园河等20多条支流在内,本文下述黑河流域即指东部子水系。黑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分带差异性。上游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气候区的祁连山—青海湖气候亚区,基本为高寒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mm,是黑河的产流区;干流莺落峡断面多年平均河川径流15.8亿m3。中游属河套平原区,光热资源丰富,年内温差较大,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

5、农业灌区,多年平均气温6~8C。,年日照长达3000~4000小时,年蒸发能力达1410mm,年平均降水量为140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2%;正义峡及其水文站是自中游进入下游地区的标志性断面。下游阿拉善高平原属荒漠干旱区和极端干旱亚区,降水量极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mm,年蒸发能力高达2250mm,干旱指数最高达82;下游河道自狼心山断面以下分为东河和西河,两河分别通向其尾闾湖泊¾东、西居延海。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自汉代就进入了农业开发

6、期,汉、唐、西夏年间移民屯田。1950年以来,特别是6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截止1999年,流域内有中小型水库58座,总库容2.55亿m3;引水工程66处,引水能力达268m3╱s,机电井6149眼,其中配套机井3770眼,年提水量3.02亿m3;总灌溉面积392万亩。1999年全流域各类工程供水量为31.46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24.65亿m3,生态用水5.21亿m3,工业用水1.15亿m3,生活用水0.45亿m3。从区域分布看,用水量主要集中在中游,用水量为25.98亿m3

7、,占总用水量的82.6%。各部门总耗水量17.77亿m3,其中农业耗水量为12.54亿m3,生态耗水量为4.15亿m3,工业及生活耗水量1.08亿m3;从耗水区域分布看,上游占1.8%,中游占74.1%,下游占24.1%。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流域水资源量与当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要极不相称。据历史记载,黑河中游地区汉代仅8~9万人,灌溉面积约7万亩;建国初期总人口约55万人,灌溉面积103万亩;到目前为止,中游地区总人口增加到121万人,灌溉面积增加到334万亩,总人口和灌溉面积分别是建

8、国初的2.2倍和3.2倍;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生产生活用水已由建国初期约15亿m3增长到目前的26.2亿m3,其中中游地区增加到24.5亿m3,而进入下游水量则由建国初的11.6亿m3减少到90年代后期的7.3亿m3,加之下游甘肃省鼎新灌区用水增加和河道水量损失等,实际进入下游额济纳绿洲下段的水量仅有3~5亿m3。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导致流域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中游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加剧。下游地区生态恶化突出:一是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二是在19

9、58~1980年间,胡杨、沙枣、梭梭和柽柳等面积年均减少约3.9万亩,80年代至1994年间,植被覆盖度大于70%的林地面积年均减少约21万亩;三是黑河下游地区覆盖度大于70%的林灌草地面积减少了约78%,覆盖度介于30~70%的湖盆、低地、沼泽草甸及4、5级草地减少了约40%,覆盖度小于30%的荒漠草地和戈壁、沙漠面积却增加了68%;四是土地沙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根据60年代初航片与80年代TM影像资料对比,下游植被覆盖度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