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

ID:1077721

大小:5.2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7-11-07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_第1页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_第2页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_第3页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_第4页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早期文明Q:怎麼證明中國文化源自本土?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近年業已發掘的成千的華北新石器時代遺址,大都沿著黃河的支流和支流的更小支流,而且都是高出河面十餘尺至數百尺的黃土台地或小丘崗。這些黃土台地和丘崗雖近水源,但因地勢較高,不受水患。這一普遍現象充分表明我國文化起源於無數的小河流域,而不起源於黃河氾濫平原。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史前、殷商和西周的考古工作至今還未曾發現灌溉的痕跡。古代文獻中最早有關為灌溉而修掘的溝洫(ㄒㄩˋ)的記載,只能上溯到紀元前六世紀的前半。我國灌溉的起源,較西南亞要晚幾乎四千年,即較史前

2、的中美洲也還要晚二、三百年。東西半球所有主要古文化之中,灌溉的起源,以我國為最晚。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西方考古工作證明西南亞麥類的培種自紀元前七千年已經開始。我國近幾十年來的考古工作尚未發現確鑿的史前麥類的物證,不過殷代卜辭中麥已十餘見,史前晚期華北已有麥作的可能性相當的大。我國文字上其他穀類植物皆從「禾」,獨有麥類從「來」,很明顯反映麥類是從外方傳入的。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我國黃土高原的氣候與麥類原生冬雨區的氣候恰恰相反。當代嚴格的自然地理和氣候學的研究,說明華北的自然環境並非十分適宜麥作。Q:從原始聚落遺址、遺物,可以得出

3、什麼結論?不能得到什麼結論?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西安半坡陶器內的刻畫姜寨聚落姜寨聚落Q:大禹是一條蟲嗎?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至於禹從何來?禹與桀為何發生關係?我以為都是從九鼎上來的。禹,《說文》云「蟲也,從禸(ㄖㄡˊ);禸,《說文》云:「獸足蹂地也」,以蟲而有足蹂也,大約是蜥蝪之類。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樣子,所以就算他是開天闢地的人。流傳到後來,就成了真的人王。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九鼎是夏鑄的,商滅了夏搬到商,周滅了商搬到周。當時不過因

4、為它是寶物,所以搬了來,並沒有多大的意味;但經過了長時間的保存,大家對它就有了傳統的觀念,認為凡是興國都應取九鼎為信物,正如後世的「傳國璽」一樣。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有了傳統的觀念,於是要追溯以前的統,知道周取自商,商取自夏,自然夏商周會連成一系。成了一系,於是商湯不由得不做夏桀的臣子。周文王不由得不做殷紂的臣子。他們追朔出於夏鼎,就以為禹是最古的人,應做夏的始祖。(書中最早把「夏」「禹」二字聯屬成文的,我尚沒有找到。)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黄帝、神農,到

5、秦有三皇,三皇之上又有庖羲,到漢代時,又從苗族神話中引進盤古,作为開天闢地的祖先。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戰國到西漢,由於尊古賤今、托古自重的心理,偽上古史不斷地被一步步創造出来。因此,形成歷史學上「時代越後,知道的古史越前;文籍越無徵,知道的古史越多」的現象。這種偽造的上古史「譬如積薪,後來居上」,顧頡剛用生動的比喻概括和說明了史學上中國上古史的發展模式。Q:「國家」為何出現? 「國家」為何只在黃河中下游出現? 其他地方有國家嗎?王明珂,《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2006)在公元前兩千年之後,鄂爾多斯及其鄰近地區絕大多數絕大多數新石器晚期農業聚落都被人

6、們放棄。此後人類活動遺跡在此消失幾乎1500年之久。然後在春秋戰國時,再佔居此地的是游牧人群。王明珂,《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2006)許多資料證明,造成此黃土農業邊緣地區人類生態變化的,主要是氣候變遷。古氣象學者曾指出,以全球整體來說,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是一個逐漸乾旱的時期,這個趨勢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達到頂點。王明珂,《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2006)在人類生態上,商、周王朝出現所代表的意義並非是「富足、繁榮」,而是在資源匱乏之情境下,一種對外獲得資源及對內進行資源階序分配的體系被建立起來。……藉此對內建立由貴族到平民、農奴的資源等

7、差分配體系,對外則以征服、殖民行動來擴張資源。Q:什麼是青銅時代?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1983)中國的青銅時代便是歷史上的三代,從公元前2000年以前一直持續到公元前500年以後。在這一段期間,中國是平行發展而互相競爭的列國的舞台,但這些列國形成分為多層的組織,而它們分層的模式依朝代而有變化。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1983)在夏代,以河南西北和山西西南為中心的夏王國顯然站在那統治階梯的最高一層上;到了商代,自豫東和山西境內的黃河下游平原崛起的商王國則是最高統治者;而到了周代前半期,自陝西渭水中下游來的周王國又成為最有力量的。Q:國家怎麼壟斷

8、青銅礦源與製造?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1983)在三代統治的範圍內有許多銅礦和錫礦的來源,但像這種技術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