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ID:10779120

大小:3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_第1页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_第2页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_第3页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_第4页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内江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复杂的、从缓变到突变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并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差异性,采取不规则网格法,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对内江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也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价单元的化分;四川内江市 中图分类号:P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9)01-0062-04  地质灾

2、害是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1]。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危害重,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4。 内江市是一座新兴的轻工业城市,因城市快速发展及其所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其地质灾害问题已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和实地调查,从该市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等问题入手,可对该市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和分区。1 评价区概况 内江市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的自贡台凹北部,威远背斜北东倾没端与自

3、流井背斜北东倾没端间的向斜部位,地表构造主要为极平缓的鼻状背、向斜,主要有烂泥背斜、白鹤场向斜和白马镇向斜等,无大的断裂发育。区内主要出露侏罗系沙溪庙组(J2s)地层,沿江河流岸边分布第四系(Q4)沉积物。工作区为四川盆地川中构造剥蚀浅切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北高南低,海拔320~340m。境内溪流,沟谷交错,沱江蜿蜓曲折穿境而过,地形被切割成许多高矮不同,形状有异但多为馒头状的山丘,高差起伏20~30m。沱江及大、小支流两岸形成侵蚀堆积漫滩与阶地,漫滩一般宽80~100m,呈狭长小块,海拔290~320m,阶地宽40~120m,呈条带状,海拔315~340m。 市区主要座落在中

4、浅丘及沱江Ⅰ、Ⅱ级阶地之上,阶地呈新月形及条带状分布。全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有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等特点。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原则和方法2.1评价原则 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核心要素是其活动程度,活动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灾害的损失越严重。按定量化评价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需要通过具体的指标予以反映。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活动程度。潜在灾害危险性是指具有灾害形成条件,但尚未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可能的活动。历史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标志是灾害的强度或规模、频次、分布密度等。这

5、些要素显示了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危害范围、破坏强度,一般可通过实际调查统计获得。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及危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有多大。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次评价中以实地调查历史地质灾害为基础,结合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计算做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是根据其可能波及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损失为依据进行的。离地质灾害越近的地区可能受到的危险更大,危险程度就越高;远离地质灾害的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和危险较小,其危险性就较低。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

6、发生地质灾害且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根据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等级划分为危险、较危险、不危险三级(表1)。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可能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潜在危害的程度,与地质灾害危险性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区别。一般来说,危险性越大的地质灾害会有较大的危害。但如果地质灾害分布在山区人烟稀少的地区,尽管危险性很高,但危害程度不会很大,面危险性不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则其危害程度可能会很高。2.2.评价单元的划分2.2.1原则 以地质图为基础,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的差异性,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划分。

7、2.2.2方法,有三种,即规则单元法、不规则单元法和综合法 1)规则单元法。对于地质结构比较简单的地区采用规则单元法划分单元格,用地理座标采用正方形网格划分。单元格大小根据评价比例尺灵活确定,但在图上一般以1cm2为宜。对于地质条件变化不大的地区,单元大小可适当放大,地质条件复杂,或需详细研究的地区,单元大小可适当缩小,或采用四分树(quad—tree)方法将单元进一步细分。 2)不规则单元法。不规则单元的划分以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以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划分。 A、地质环境条件。主要考虑地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