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ID:10780660

大小: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8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_第1页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_第2页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_第3页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_第4页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重要讲话发挥地质工作特色和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今天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这一议题,共同研讨,深人交流,意义重大.在此,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徐绍史部长,对参加本届高层研讨会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从源头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寻找清洁能源,探索碳储,碳

2、汇技术方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是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从地热能开发利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碳汇以及地质记录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研究和调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二五"期间,我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快地推进相关工作.一,我国是地热资源大国,大力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热库,蕴汪民(2011~4)122日)藏着丰富的地热能.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清洁能源,按照埋藏深度可以划分为

3、浅层地温能(200米以浅),地热(200米至3000米)和干热岩(3000米以下1资源.我国地域辽阔.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巨大.2009年至2010年,我部与天津市政府联合开展了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计算出深度为200米以浅的可利用资源量为1748万亿千焦,冬季可供暖面积l3.4亿平方米,夏季可制冷面积12.6亿平方米.天津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如有效利用开发,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974万吨,扣除开采的电能消耗,可节约标准煤4480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8960万吨,减少环境治理费用15.32亿元.据

4、估算,我国287个地市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能量相当于每年3.5亿吨标准煤,如有效开发利用,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5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亿吨.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以往认为全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潜力仅为6000万吨至8000万吨标准煤的结论,而且,有力证明了我国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东段,在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高温地热资源;在渤海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中新生代盆地中,中低温地热资源广泛分布.据国土资源系统多年调查评价工作成果估算,全国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

5、准煤8530亿吨.每年可开采的地热总量相当于6.4亿吨标准煤,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13亿吨.另外,从干热岩赋存的地质条件看,我国琼北,滇西,藏南,东南沿海等地都有希望发现干热岩资源,都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热能开发基地.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0年年底,全国利用地热供暖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其中,天津市有近200个单位利用地热进行冬季供暖,全市地热供暖面积达1233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集中供暖总面积的10%;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供暖f制冷)面积达到1.4亿平方米,其中,沈阳市利用浅层地

6、温能建筑面积达到了6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建筑面积的30%.如果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分别以天津市和沈阳市为样板,将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积极推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十二五"期间,我部将启动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工程:一是开展全国浅层地温能调查评8重要讲话价,查明浅层地温能分布特点和赋存条件,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潜力,编制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大力推进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二是开展全国重点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调查,查明区域地热资源潜力,加强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三是启动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价,积

7、极推进高温地热发电与干热岩开发利用;四是开展浅层地温能,中低温地热资源,高温地热资源及干热岩开发利用示范,优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二,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评价与工程示范.为我国二氧化碳地下储存提供技术支撑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集中排放源中分离捕获,注入地下深部适宜地层中,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储存于地下,长期与大气隔绝的过程.这一减少二氧化碳向空中排放的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沉积盆地数量多,分布广.尤其是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等大型盆地,沉积厚度

8、大,储层空间大,盖层封闭好.全国390个陆上盆地中,面积大于一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型盆地有61个,总面积330万平方千米.初步估算,陆上沉积盆地内,可用于储存二氧化碳的深部地下空间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