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臺灣史前文化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

ID:1078900

大小:5.43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7-11-07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_第1页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_第2页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_第3页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_第4页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鳥瞰臺灣史前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鳥瞰臺灣史前文化遺址,簡單的說就是人類過去生活所留下來的活動舊址,其中保存了人類所創造的各種文化。遺址擁有不同時代之文化堆積層,且可藉以推斷出各文化堆積層間之年代先後關係。而考古學家通常將具有或相似特徵的文化層命名為「文化」。遺址與文化課程架構文化演進長濱文化左鎮人舊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中期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大湖文化卑南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十三行文化細繩紋陶文化晚期一、舊、新石器、金屬器時代比較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時間五萬年六千~兩千年兩千~四百年代表文化長濱、左鎮

2、大坌坑、圓山十三行文化人與自然採集、狩獵、漁撈已有農業和畜牧業能依環境精密利用資源工具打製石器磨製石器、陶器鐵器聚落常遷徙,居住於洞穴中逐漸定居已有大型聚落文化交流與華南地區文化相關南島民族移入台灣島內外相互交流二、舊石器時代遠古時代台灣原為一片汪洋,並無陸地存在。直至兩千多萬年前,才有陸地隆起,形成島嶼。更新世時代更新世的冰期,使得海水下降,台灣海峽變成陸地,台灣與亞洲大陸的陸地相連,此時亞洲大陸的原始人類可能已由陸橋來到台灣。時間狀況五萬年~六千年前二、舊石器時代1.台東的長濱文化。2.台南縣的左鎮人。長濱文化

3、左鎮人代表文化長濱文化台灣東部及恆春半島海岸地帶。長濱文化人生活示意圖時間五萬年~三萬年前分佈地區長濱文化◎生產方式:採集、授獵與漁撈。◎使用工具:已知用火。以打製的不規則原始礫石片為主,石核器大多數是一面加工的礫石偏鋒砍器。◎居住地點:海邊洞穴。長濱文化是目前在台灣所發現的最古老文化。從其石器的類型來看,可能與中國華南、東南亞的打製石片有直接關聯。意義特色左鎮人兩萬到三萬年前。台灣左鎮鄉的菜寮溪河床。左鎮人的遺址僅發現人類頭骨的一部分與少量牙齒,並未發現文化遺物,因此無法了解其內涵,但可確定與苗栗的網形文化為同類

4、型。特色時間地點三、新石器時代全新世時代冰河時代結束,海面上升,台灣與大陸從此分離。1.部分大陸東南沿海的人群遷徙至台灣→台灣的新石器文化內容與舊石器時代產生斷裂。時間六千年~兩千年前狀況2.人群居住地點多樣化→發展出不同的多元性地方文化。三、新石器時代早期七千-四千年前大坌坑文化是台灣目前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中期四千-三千年前大坌坑文化在各地發展,再加上外來文化移入,導致具地方特色文化開花結果。晚期三千-兩千年前此時期文化漸趨複雜多樣,聚落與人類活動區域漸往山區移動。分期三、新石器時代早期:以台北縣大坌坑遺址為

5、代表。大坌坑文化代表文化大坌坑文化距今七千年前至四千七百年前。最早發現於台北縣八里鄉的大坌坑遺址,之後又見於北部、西南、東部海岸與澎湖群島。大坌坑人生活示意圖時間分佈地區大坌坑文化◎生產方式:已發展原始農業,但狩獵、漁撈與採集仍是主要活動。◎使用工具:A.打製與磨製的石器。B.骨角器與石器。C.陶器。以罐和缽為主,顏色成暗紅或褐色,常飾以粗繩紋,因此大坌坑文化又稱粗繩紋陶文化。◎居住地點:河邊、海邊或湖邊的台階地。特色大坌坑文化意義1.可能是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2.可能是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3.與東亞大陸東南沿海

6、的若干繩紋陶文化相似大坌坑文化三、新石器時代北部: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中部:牛罵頭文化南部:牛稠子文化墾丁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墾丁文化代表文化時間五千至三千五百年前。中期芝山岩文化◎生產方式:漁撈、狩獵、農業(曾發現帶穗的碳化稻米)◎使用工具:骨角牙器、木器、編織物、陶器,多為素面,有黑皮陶和彩陶◎社會組織:小型聚落。特色時間地點約在四千年前。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岩遺址。圓山文化◎生產方式:漁撈(已懂得撈捕貝類而有貝塚)、狩獵、農業◎使用工具:石器種類多,其中有段石錛和有肩石斧為其他文化所無。玉器。

7、陶器,大多帶把手。◎風俗:拔牙、行仰身肢葬或屈肢甕棺葬、已有宗教信仰。特色時間地點約在四千五百年至兩千年。台灣北部海岸至台北盆地一帶細繩紋陶文化台灣的沿海地帶。A.台中縣清水鎮的牛罵頭文化。B.台南縣仁德鄉的牛稠子文化。C.屏東縣恆春鎮的墾丁文化。分布地區代表文化細繩紋陶文化◎生產方式:漁撈、狩獵、農業(發現大量農具)◎使用工具:多樣的石器與細繩紋陶器◎社會組織:長期定居性聚落的原始部落社會。◎風俗:仰身直肢葬,陪葬品稀少。細繩紋陶文化是台灣各類史前文化中,在地域上分布最廣的一支,亦是在大坌坑晚期的基礎上逐漸演化而

8、來的地方性文化。特色意義三、新石器時代中部:營埔文化南部:大湖文化東部:卑南文化營埔文化大湖文化卑南文化晚期代表文化時間三千五百至兩千年前。營埔文化以台中縣大肚鄉營埔遺址的營埔文化為代表。◎生產方式:漁撈、狩獵、農業(發現稻殼的遺痕→稻作已傳至台灣中部)◎使用工具:種類繁多的石器與陶器,陶器以灰黑陶罐和陶缽為主。分布地區特色大湖文化約三千五百年至兩千五百年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