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

ID:10791140

大小:5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_第1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_第2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_第3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_第4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析《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的插图图3 边文所提供的西夏白釉剔刻花纹二系扁壶图4 宁夏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的西夏白釉剔刻花二系扁壶9图5 “边文”中的西夏黑釉剔刻花纹二系扁壶图6 真正的西夏剔刻花纹二系扁壶(海原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9图1 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的西夏四系茶叶末釉扁壶的施釉与纹饰工艺图1 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的西夏四系茶叶末釉扁壶的施釉与纹饰工艺9图2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宋代当阳峪窑白釉剔花执壶 一、“边文”中西夏扁壶的施釉工艺不符合西夏的施釉工艺  在“边文”中对西夏扁壶所作的介绍

2、是这样叙述的:  “图一:西夏黑釉剔刻纹二系扁壶,器高28cm,口径3cm,腹径25cm,底圈足径8.5cm。小口圈蒜头型,短颈,肩部有对称耳系,整器是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边缘以附加合缝的堆纹泥条弥合,腹、背中央有对称的圆形圈足,其中正面圈足均施黑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开光剔刻牡丹花纹和弧弦牡丹叶纹组成。背面腹部中央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剔刻莲池游鱼纹组成。整器灰白胎,胎质细密,造型质朴,构图简练,刻线流畅,浮雕感强。9  图二:西夏白釉剔刻纹二系扁壶,器高28cm,口径2.5cm,腹径25cm,

3、底圈足径9cm。小口卷沿,短颈,肩部有对称耳系,边缘有合缝泥条堆纹。腹、背部中央有对称圈足,其中正面腹部圈足均上白釉,背面腹部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腹、背主体图案各剔刻三朵缠枝牡丹花。白釉剔花是将花纹外的空间或花纹本身的化妆土剔去,露出胎色,再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其胎细质高,在西夏瓷器中堪称上品,存世量极少。”9  从上述文字介绍中,会发现图一有“其中正面圈足均施黑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开光剔刻牡丹花纹和弧弦牡丹叶纹组成。背面腹部中央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剔刻莲池游鱼纹组成。”图二有“腹、背主体图案各

4、剔刻三朵缠枝牡丹花”的记述,由此可以看出“边文”所说的西夏扁壶的正、背面都有施釉及剔刻花纹。而西夏扁壶不论是考古发掘的、还是自然出土的,其施釉及纹饰都是:“正面施釉,多剔刻纹饰,背面仅周边施釉或施半釉。”(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7月,第38页)。由此“边文”中的西夏扁壶上的施釉和纹饰,与西夏扁壶的施釉和纹饰有着很大的差异。显然与西夏扁壶的施釉及纹饰装饰手法不符。为使各位更清楚,并能进一步了解西夏扁壶的施釉和装饰工艺,笔者有必要把西夏扁壶的标准瓷器

5、列一例(见图1)。图1中的扁壶就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其施釉、装饰工艺完全吻合《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中关于西夏扁壶记述。造成西夏扁壶两面施釉和剔刻花的原因何在?其主要原因是有关西夏窑址的考古发掘是在1984—1986年进行的,1995年才完成并出版了有关西夏窑址发掘的专题书籍———《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而且这本书籍资料仅印了1000册,多存在文博单位和文博人员的手中,市面上很少见得到。1995年8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之后,西夏瓷才被公布于众,学者、收藏家激动不已。西夏瓷器的

6、收藏开始升温,一些仿古者找来各种书籍、报刊报道上的图片,开始仿古西夏。由于西夏“扁壶的生产量很大,器型适合游牧民族使用,为西夏境外其他窑址所不见,可视为西夏的典型器物。”(《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第187页),加之西夏扁壶出土量又很少,造成仿古者没有西夏扁壶详细的图纸资料,也没有实物作参考,使仿西夏扁壶的高手们无从下手,只有从仅有的图片资料上来“以瓢画葫芦”、“照猫画虎”,从而造成两面施釉并刻花如此之大的纰漏。    二、“边文”中西夏扁壶上纹饰属刻意模仿西夏纹饰9  2008年11月17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宁夏

7、银川召开的第三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夏考古组分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台湾的西夏专家林女士,很严肃的提到“在西夏腹地的银川,有伪造的文献、文物现象,破坏了西夏研究的气氛,令人很担忧。”关于伪造西夏文物一事,会后我与各位专家单独进行过交流,其中就有西夏扁壶的仿品,而且还出现在一些专业报刊、网络媒体上,其中有一位日本的学者在我们私谈中,对有些西夏扁壶提出了质疑,还提供了几张文献图片。其中还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一件宋代当阳峪窑的产品———白釉剔花执壶图片(见图2)。回家之后,翻阅相关的资料,才发现“边文”)中的

8、扁壶(见图3)与日本藏宋代当阳峪窑白釉剔花执壶的纹饰,如出一辙,使人茅塞顿开。  据史料记载,当阳峪窑,也称“碌武窑”。在今河南省修武当阳峪,故名。为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当阳峪窑的窑工从千里之外的耀州窑请回窑神百灵翁的同时,也将耀州窑的刻剔工艺学到了手,并将刻、剔、划技术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  关于当阳峪窑是在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