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

ID:43715317

大小:753.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3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_第1页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_第2页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_第3页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_第4页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青花赶珠龙纹瓷碗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碗为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屮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瓷器

2、龙纹概说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范印手法表现,典型器物有东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南北朝青釉莲花尊、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唐代青釉凤头龙柄壶等。别具一格的是,此时的龙纹常常同人物、走兽、飞鸟、莲花等堆塑纹组合使用,反映了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这种创作构思,当与该时人们信奉道教,又值佛教传入中土有关。绿釉贴塑龙纹马橙壶五代至元代,民间用瓷基本沿袭前朝模式,仍以贴、塑、模印为主。例如北宋吉州窑青白釉龙虎耳瓶、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皈依瓶、南宋龙泉窑青

3、釉蟠龙盖瓶等。与皇权有密切联系的瓷器则以刻划、模印的平面图案为主。从1966年浙江杭州钱元璀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从流传有序的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北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扬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及江西高安窑藏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上我们可以窥见这一时代信息。此时,作为主体形象的龙纹,因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遂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给龙纹以5爪和3爪、4爪的等级区别,则是C近元末的事情。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

4、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是龙纹最终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图为北宋中期定窑生产的印花云龙纹盘,现藏北京故宫。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纹饰主要采用釉下、釉上彩绘方法,亦有用印花、划刻、堆贴等工艺技法制作。除了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和海水龙纹题材外,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在明清两代更加盛行,契合丁•龙爱宝珠的民间传说;相对而言,元代宝珠一般较小,多数画成中空的圆圈状。明清宝珠通常较大,形如火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纹之称。尤为重要的是,明清两代龙

5、纹的上颌部位出现了双须。同时,明清龙纹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龙、立龙等形式,为前朝所不见。而五爪龙纹则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明清官窑龙纹青花瓷龙纹的分期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屮、晚三期。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的形体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形制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着重龙首的艺术效果,所以龙角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较呆板,颈、腹、尾变化不大,龙爪似蹄。汉•凸雕龙风纹彩绘陶壶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多数披鳞,身、尾界限清晰,体格有强壮的也有纤细的,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龙爪一

6、般为三趾。青白釉双龙耳尊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明清为晚期。龙作蛇形,龙首之鬓、发、须齐全,身躯矫健、爪以四五趾为主。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清康熙•釉里红云龙纹钵缸清雍止•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罐盖面龙纹龙纹的演绎,深刻着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蕴,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特别是元、明、清三代的龙纹。总体而言,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

7、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Z态,行震撼天地之威。这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吋代特征又是分明的,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发:元,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纟咎长发;明,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造型如火炬,有的竖发作垂直状,有的略偏斜似不规则的三角形,清,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睫毛:元,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洪武至正德的眼险上方常常竖起一给水藻般的长睫毛、有些睫毛似竖立

8、起的长螺!W,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险的上边缘处…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有的竹叶呈倒垂状),顺治时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眼睫毛现象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眼睫毛现象十分普遍。须:元,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皆前冲,直而不弯;清,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特别是须尖,绝大多数带翻卷。爪:元,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趾的形态无定制;明,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