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

ID:1079702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_第1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_第2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_第3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_第4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论文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公司治理;行为公司治理论文摘要:随着会司治理丑闻的不断爆发以及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引发了从行为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热潮。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学框架下公司治理研究存在的不足,重点介绍了行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安然、世界电讯等财务丑闻以及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人们对公司治理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管,立法者显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此理论研究侧重于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来诱导“自利”的管理者

2、(控制人)为股东(所有者)创造价值,会计、经济、金融、管理和公司战略文献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freelann)与托夫尔斯基(Tvershy)于1979年提出的关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行为的预期理论成为了行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两位集中于风险心理研究的学者指出,人们在现实经济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于风险的态度与基于完全理性的预期效用理论是相冲突的。在此基础上行为经济学家总结了“心理帐户”、“过度自信”等现实决策过程中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模式。首先,个人对于风险的态度,并不一定遵循冯诺依曼

3、一摩根斯坦理性概念的假设。期望理论指出,在对风险进行判断时,人们并不看重其财富的绝对水平,而更关注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财富的变化情况。其次,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时,表现出大量的偏离理性决策模式的认知偏差与心理范式,如非贝叶斯法则(即人们面对不确定条件的决策与预期经常体现出夸大小样本的代表性,对小概率事件加权太重,从而会犯小数法则的偏差)、代表性特征推断(即人们在凭以往的经验已经掌握了某些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后,在判断该事物是否出现时,往往仅凭观察其代表性特征是否出现来判断)以及框架效应、过度自信、心理帐户、从众心理、后悔心理、易得性

4、偏差等等。2、与互惠、信任、合作、认同等激励机制设计相关的研究尽管最近三十多年来,通过博弈论等的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对激励、契约和组织的建模和理解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分析框架与工具。但这一进步却由于对人类动机的经验主义和怀疑论的观点而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对塑造人类行为至关重要的非货币动机的忽视。由于这些动机在由不同的契约和组织表征的激励中以不同方式交互作用,忽视它们将可能造成对不同激励相对绩效的曲解。与机制设计相关的非货币动机主要有:期望互惠、获得社会认可、损失规避、清晰目标和参与者情绪、时间不一致行为等。因此深

5、人研究这些动机与货币激励的相互作用,并对心理学见解加以修正以应用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治理机制设计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过去的5-10年中许多实验和问卷研究都表明互惠行为是普遍存在的。Fehr,Riedl(1993,1997),Dickhaut(1995)等认为当人们收到礼物时,他们往往会做出互惠性反应。最后通碟博弈的结果表明当人们受到不友好行为对待时往往会做出回击。Agell(1995),Beerer(1997)指出:当重复交互活动机会充分高时,理性自我主义者(也就是仅仅关注自身物质利益的理性参与者)可以通过充分合作来建立均

6、衡,尽管他们存在短期欺骗动机,原因是欺骗行为不仅仅会减少短期利益而且根据这个均衡可能还会引发长期损失。Avner,puttennan(1998)认为传统经济学在一定前提下对行为的预测和解释相当成功,但同时在一些前提条件下,经典自利的经济学假设导致实证中错误的预测从而产生的错误的规范建议;Fehr(2003)指出:经济学家在对理解激励合约和组织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他们将其注意力局限于一个非常狭窄和与实际并不完全符合的人类动机上。如果忽视了参与人对于社会群体的认同渴望而对于社会群体交互行为的激励,则难于理解人的行为和合作水平。而实际上

7、,货币激励的作用是有限的,诸如期望互惠和避免在社会上不被承认方面的动机自身就可以产生强有力的激励。Herbert(1998)明确提出扩展的个人行为模型应将有关行为的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即应当包括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以及跨学科专门领域像神经科学、行为生态学等。三、行为公司治理研究的主要视角及其成果从行为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出发,行为公司治理探讨投资者和经营者非完全理性情形下的公司治理特征和治理效率,并借鉴行为经济学相关研究成果对现有公司治理机制做出调整和完善。虽然有关行为公司治理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但是也产生

8、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Milgram(1974)最早突破传统经济学范畴来考察公司治理问题,他将公司治理丑闻视为“伦理失败”,并提出“代理转移”的概念来描述代理问题中个体以忠诚的名义而抛弃理性决策的情形。orck(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