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

ID:9735534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_第1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_第2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_第3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_第4页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行为公司治理:基于行为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新思路论文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公司治理;行为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随着会司治理丑闻的不断爆发以及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引发了从行为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热潮。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学框架下公司治理研究存在的不足,重点介绍了行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安然、世界电讯等财务丑闻以及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人们对公司治理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管,立法者显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此理论研究侧重于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来诱导“自利”的管理者(控制人)为股东(所有者)创造价值,会计

2、、经济、金融、管理和公司战略文献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为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实践提供了许多理论借鉴。然而,传统公司治理研究注重对特定主体行为(管理者)的优化,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解决方式,即保持好的均衡,实现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共享。随着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等学科的逐渐发展以及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现,公司治理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行为公司治理研究。所谓行为公司治理研究,是指突破传统经济学范畴下的公司治理研究框架来分析企业内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治理关系,借鉴行为经济学研究思路与相关研究成果来探讨投资者和经营者非完全理性状态下的公司治理

3、特征与治理效率,特别追求实现经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共享与互惠均衡,而不仅仅是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以推进企业改革的做法,可以视为是市场经济转变最后阶段的序幕”。转型经济环境下,中国公司治理体系还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借鉴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行为角度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研究思路及其存在的缺陷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论文将重点阐述行为公司治理的基本研究思路及其已有研究成果;第三部分,论文将运用行为公司治理的研究思路来分析中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提

4、出基于中国治理背景的行为公司治理研究框架。一、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研究及其不足沿袭Berle和Means“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观点以及Jensen和Meckling提出的代理理论,许多学者对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来缓解这种冲突展开了大量研究。Bradley指出尽管经营者不排斥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他们却往往还会去追求尊重、权力、挑战以及扬名立万的机会等等,并且由于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因此他们有能力去实现这些私人收益。Deni日指出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主要存在三种冲突:经营者维持现有权力的欲望、经营者的风险厌恶和对自由现金流的处理

5、方式。对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理论界普遍认为存在三种解决办法,即通过事前契约安排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通过监控经营者行为以确保他们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激励机制设计将经营者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起来,但是由于合约处理存在的交易成本太高,因此治理机制就变得重要了。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来缓解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Jensen(1993)指出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公司治理途径,包括法律与政治途径、内部控制机制、外部控制机制和产品市场竞争,其中内部治理机制又包括董事会构成、管理者薪酬契约、大股东治理和债务融资等方式。之后又围绕着每一种治理机制的

6、设计及其运行效率,展开了深人研究。归纳起来,对于治理机制的深人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如下两个角度展开的:第一,这种治理机制能否缓解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果能,是如何实现的?第二,这种治理机制的运行对企业绩效是否会产生显著的影响?ShleiferVishny(1997),DenisMcConnell(2002),StijnClaessens(2004)等对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研究逻辑进行了系统综述,国内学者中郑志刚(2004),姚伟(2003)等也对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本文侧重分析行为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故对传统公司治理研究不再赘述。传统治理研究假定各

7、利益主体均是完全理性的,进而通过期权、股票赠与等机制设计来优化管理者行为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但是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却发现,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人的行为都具有一种短期性,人们更看重近期的收益。因此股票期权、业绩股票的赠予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刺激了经理层的短期行为和对公司股票价格的操纵,进而催生了许多公司治理丑闻的爆发。同时传统公司治理中对经理层的激励主要是通过货币激励方式来实现的,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人们除了追求物质利益外,对于社会认同、信任、公平等非物质激励也表现出很强烈的需求。此外传统公司治理研究将“独立董事”视为强化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