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ID:10799567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_第1页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_第2页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_第3页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_第4页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话题作文中的“照应”我们都知道话题作文,是一种以“三自”原则(即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为主要特征的作文新形式。这一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想象、联想的空间。因而一般的同学似乎都感觉到很好写。但是笔者却认为,话题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写,因为其综合性要求较之以前的单一作文形式(命题作文)的要求要高得多,因为“自主”的前提是要求考生掌握好各种命题作文形式。平时的写作中就现了一些“重自由”、“轻规矩”的现象,并且“跑题”的现象也不少。那么在话题作文写作中,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呢?笔者在此不揣浅陋,认为在话题作文中可以适当运用点“照应”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

2、。一、“照应”是扣题的妙法这里的“照应”,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扣题”、“紧扣”的意思。对于“扣题”可能还有其他理解,但笔者认为它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扣话题,即紧扣所给材料;一是扣标题,即所写的文章应该紧扣自己所拟的标题(也就是题目)。首先,标题的拟定应该“照应”材料(话题)。一个话题出现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们在“三自”原则下作文,这时就有一个“自拟题目”的问题。写作经验丰富的人大都知道,标题拟得好,自然就行文如流水;相反,标题如果拟得不好,就有可能使思维受阻。如果把文章比喻为一个美人,那么题目就是美人的眼睛。“回眸一笑百媚生”,好的题目有先声夺人之效,俗

3、话说“好题一半文”。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题目不仅能吸引读者、引人入胜,而且还能够振起全文的精神,给文章增光添彩。而单一的命题形式,往往由于思维空间狭小,很容易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这一点在以往作文中已经得到了证实。那么应该怎样拟题目,又该拟定怎样的题目呢?笔者认为,要拟定一个紧扣话题的恰当的标题,在拟的时候,最好是“照应”一下材料。同一话题,我们可拟的标题很多,比如可拟“明示性”标题,也可拟“修辞性”、“隐含性”标题等。所谓“明示性”标题,就笔者个人理解,就是那些与材料联系较紧、比较直接的,一目了然的标题;而“修辞性”、“隐含性”标题,就是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含蓄性标

4、题。例如,以“梦”为话题,我们就可以拟明示性标题《夏夜之梦》、《梦----领我走进天堂》、《少年的梦想》;也可以拟《让人难以忘记的东西》、《深夜飘来的感觉》等修辞性标题。虽然两种标题各有所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含蓄性的标题具有新颖、别致、吸引人的特点,但笔者认为不管拟定怎样的标题,都应该“照应”一下材料,也就是都要紧扣材料(或者话题)。同时,从“照应”材料(话题)的疏密关系来看,笔者认为明示性标题比含蓄性标题更好一些。因为明示性标题,往往是通过撷取材料中关键的字句组合而成的,更能让人一目了然,虽然二者都“照应”了材料(话题)。当然这只是相比较而言来说的。今年高考湖北卷作文

5、的话题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文字: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通读话题,提炼主旨,不难明白,其话题主要是围绕“出”和“入”来谈的。那么,我们在拟标题时,就可以采用“照应”话题的方式进行。例如《语文月刊》刊载的湖北考生所拟的“人生的‘出’与‘入’”,“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等标题,就很好地“照应”了话题中的“出”、“入”,尽管可能没有“大隐隐于市”、“近观与遥望”等标题新颖,但笔者认为从“照应”材料(话题)的疏密关系来看,前者却比后者“照应”得要紧一些,虽然二者也都“照应”了话题

6、。因为前者直接照应了话题中的“出”“入”。再比如,如果以“绊脚石”与“垫脚石”为话题来拟标题。我们也可以用“照应”的方法。明示性的标题就可以拟为“甘做垫脚石,不做绊脚石”,含蓄性的就可以拟为“人生的苦难与幸福”、“奉献与索取”。但从二者与材料(话题)“照应”的角度来看,笔者也认为前者比后者要直接些,“照应”材料更紧一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要求在短时间内拟标题时,我们最好尽可能拟一些一目了然的标题,即明示性的标题,少拟含蓄性标题,以防适得其反。当然也不是千篇一律。因为在高考那种特别紧张的改卷时期,多拟一些“照应”材料紧一些的“明示”性标题,也有利于提高得分率。我们都知道,

7、高考阅卷,时间是很紧张的。因此“照应”材料紧一些的“明示性”标题,较之那种虽然“新颖”但与材料关系相对较疏远的“修辞性”、“隐含性”的标题,在那种短时间内,更容易被阅卷老师发现,因而得高分就相对要容易一些。在拟标题这一环节,平时作文中就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些学生一味追求“新颖”,最后却走向了极端------“文不对题”;还有些同学也是为了追求新颖,可一时又想不出来,于是想暂时放一放,谁知最后却空着标题交卷了。这种现象是作文中切忌的,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当然也并不是说拟些新颖的标题就不好,这只是相比较而言的。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