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

ID:10811240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_第1页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_第2页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_第3页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_第4页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  引言  目前,学界前辈已经从音韵、词汇、语法等多个角度对禅宗语言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角度上还存在单一化倾向。周裕锴先生最早指出这一弊端:尽管禅宗思想和禅宗语言都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热点,并都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果,而二者却基本处于相互隔绝、不相往来的状态。  后来周先生在《禅宗语言研究入门》一书中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以禅籍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多学科知识的相互借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研究。比如语言学和社会学而形成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可借用来

2、探讨禅宗语言的社会属性与特质,说明其语言表达形式的社会根源。周先生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把目光放到语言之外的广阔空间,尝试分析微观言语语境与宏观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唐宋禅籍詈称词语,探明禅籍詈称所折射出的农禅文化、禅僧生活状况以及时代背景、社会制度。  一、禅籍詈称与农禅文化  原始佛教时期,僧人多云游四方、托钵乞食,称为头陀行。佛教东传,最初中国僧人也不从事劳作,多靠乞食或布施维持生活。后来佛教不断发展壮大,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僧人和寺院更是依靠官府和贵族阶层供养,寺院经济迅速壮大起来。可以说劳动在佛教的长期流传中不仅被视作下贱,

3、而且为传统戒律和社会舆论所不许。直到禅宗的兴起,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四祖道信提出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传法宝记》),成为农禅的发端者,五祖弘忍实行坐作并重,马祖道一创丛林,百丈怀海立清规,至此农禅制度最终确立。杜继文、魏道儒指出:他(怀海)所完成的农禅体系,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整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通史中的重要事件。  怀海禅师日给执劳,必先于众(《祖堂集》),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从此禅僧个个自食其力,人人参与到劳动中来。农禅并重的制度对禅宗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由此开创了独具特色、自给自足的农禅经济。禅宗僧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了双重身份,即既是耕田锄地的农民,也是参禅修道的僧人。  怀海禅师等大力倡导推行的普请法是农禅制度的核心。普请的范围很广,主要有镢地、除草、种菜、收割等农事劳动,也包括拾野菜、捡蘑菇、担柴挑水、烧饭补衣之类。禅僧将禅融入日常生活劳动之中。所谓挑水劈柴,无非妙道;穿衣吃饭,尽是禅机,使禅由行住坐卧阔步进入了生产劳动领域。其后许多禅门高僧,如黄檗开田择菜,沩山摘茶合酱,石霜筛米,云严做鞋,临济栽松锄地,仰山牧牛开荒,洞山锄茶园,雪峰研槽蒸饭,云门担米,玄沙

5、砍柴等,都是农禅制度实施之后的具体表现。而归宗斩蛇、金牛作舞等著名公案又是在劳动中参禅获悟的典型。  在这样的农禅语境中,禅籍称谓语也充满了山野质朴的农作风味。如禅籍有担板汉这一詈称,用来斥责执著于一端、不能通悟的僧人。《碧岩录》卷七第七十则:衲僧家须是句里呈机,言中辨的。若是担板汉,多向句中死却。《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新到参,师问:甚么处来?曰:南方来。师曰:佛法尽在南方,汝来这里作甚么?曰:佛法岂有南北邪?师曰:饶汝从云峰、云居来,只是个担板汉。  劈柴担水是禅僧每日劳作之事,僧人肩扛扁担或木板行走时只看到扁担或木板的前端而

6、看不到后端。有了这一生活体验,通过联想这一思维方式,禅僧创造了担板汉这一詈称。担屎运粪也是日常农事,禅林有搬粪人、运粪人、撮马粪汉、撮驴粪汉、担粪汉、担屎汉等詈称。  如《五灯会元》卷七,德山宣鉴: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粪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古尊宿语录》卷一二:古人骂你唤作田猎渔捕,唤作搬粪人。(X68p71,a)从语用角度看,禅师们呵佛骂祖,将佛祖从神圣的膜拜地位拉下来,含有众生平等之义,同时启发学人不要盲目崇拜偶

7、像,应当认清自身是佛。  打野榸、挖野菜、打葛藤也是禅僧日常劳作。禅籍有打野汉、打野菜秃、打葛藤汉之詈称。野是指荒野中的枯树根或枯树桩。《集韵皆韵》::枯木根。椿皆切。打野就是砍野外的枯树桩。《碧岩录》卷五第四八则:朗上座吃却招庆饭了,却去江外打野。雷汉卿指出:这是典型的农禅语境中的农禅话语。禅师用这些詈称表示对到处游方行脚寻求开悟之僧人的斥骂。《明觉语录》卷二:问新到:近离甚处?僧云:和尚道什么?师云:我问尔近离甚处?僧退身立。师云:克由叵耐,不言来处,将拄杖来!僧云:某甲近离奉川。师云:打野汉!何不早与么道?《景德传灯录》卷一九,

8、云门文偃:(更有一般底人)千乡万里,抛却老邪娘、师僧和尚,遮般底去去。遮打野菜秃,有什么死急行脚去!葛藤,指葛的藤蔓,常缠绕于其他植物上。默耕田地,力锄葛藤是禅僧主要农事劳动。禅籍借指纠缠于言句知解者。《碧岩录》卷八第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