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ID:10814475

大小:4.87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8-07-08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_第1页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_第2页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_第3页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_第4页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第二节血细胞生理掌握内容:血细胞比容;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组成及作用;红细胞的数量、功能及其生理特征。熟悉内容: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水:90-92%溶质:8-10%1、血浆蛋白(plasmaproteins)(一)血浆(plasma)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血浆蛋白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65~

2、85g/L)白蛋白(A):约40~48g/L球蛋白(G):约15~30g/L白球比值(A/G)=1.5~2.5:1纤维蛋白原:约2~4g/L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维持某些激素在血中存在的时间;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⑥营养功能。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2、无机盐Na+K+Ca2+Mg2+Cl-HCO3-HPO42-SO42-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4、其它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

3、淡黄色透明液体。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二)血细胞(bloodcells)血细胞正常值:占体重的7~8%,即70~80ml/kg二、血量(bloodvolume)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循环血量储存血量(一)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红细胞数量)血浆:1.025~1.030(血浆蛋白含量)红细胞:1.090~1.092(血红蛋白含量)全血:4~5(红细胞数量)血浆:1.6~2

4、.4(血浆蛋白含量)(二)血液的粘度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分类及作用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形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小(1.3mmol/L)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衡和维持血浆容量(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的力量。正常值:300mmol/L(300mOsm/5790mmHg/7个大气压770kPa)1、正常值:pH为7.35~7.452、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

5、NaHCO3/H2CO3缓冲对次:Na2HPO4/NaH2PO4、蛋白质钠盐/蛋白质(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排出过多的酸和碱(四)血浆pH值掌握内容: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和过程。熟悉内容: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卵黄囊→肝、脾→骨髓注:到了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才有造血骨髓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二)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骨髓造血过程(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数量:男4.0~5

6、.5×1012个/L女3.5~5.0×1012个/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男120~160g/L女110~150g/L二、红细胞(redbloodcell)生理形态:呈双凹圆碟形,直径约7~8μm,厚约2μm,表面积约140μm2(1)可塑变形性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发生变形的能力。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①与表面积/体积比呈正相关;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RBC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概念: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循环血浆中的特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

7、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RBC在单位时间(1h)内下沉的距离,简称血沉。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②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3)渗透脆性概念: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的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如0.85%NaCl溶液、5%葡萄糖临床上以0.35%~0.

8、42%NaCI溶液作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1)运输O2和CO2运输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