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清和图》赏析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

ID:1082588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_第1页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_第2页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于非闇《清和图》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于非闇《清和图》赏析于非闇(1889~1959)原名魁照,辛亥革命后改名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仰枢、老非等。出生于北京,母系为爱新觉罗氏,时为清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宣统三年(1911)加上姓氏“于”,并改用山东蓬莱为原籍。自幼入读私塾,兼得书画家传及传统文化精髓,癖嗜诗文、戏剧、书法、篆刻、国画,皆能会通。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学习,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1935年到故宫古物陈列所(今故宫博物院)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

2、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早期多画意笔山水,与张大千合作画甚多。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举办“张大千、于非闇、方介堪书画联展”,同年十二月,举办“救济赤贫—张大千、于非闇合作画展”。1935年以后,专心研究工笔花鸟画,以拯救两宋传统画法为己任,曾问画法于民间画师王润暄及齐白石,虽极困厄,而穷当益坚。为掌握物象特点,乃致力养花养鸟,著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艺兰记》等,影响巨大。所绘工笔花鸟,雕青嵌绿,富丽绚彩;而白描兰竹水仙,亦清逸绝伦。在近世画史中,

3、可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诸公所作,同相辉映,惜所作不多耳。《清和图》是于非闇晚年的意笔画精品。一支青柳从左侧垂入画中,其微微轻拂之势,令人顿觉和风徐来,清爽备至,虽未画而风意至。柳叶、小枝用笔简洁、自信、老辣,使之柔而不弱、碧翠坚韧、生机勃勃,似乎用手轻磕便能溢出清汁。墨色浓淡有间,令小枝与柳叶之间穿插、避让有序,主次分明,凌而不乱。细细玩味,又觉每片柳叶、枝丫均有墨色浓淡、斑驳印迹之变化,各具神采,与众不同。自古以来,柳因其青枝绿叶,周身朴素无华,遭遇恶劣环境,依然生根发芽之故,深受帝王以及文人

4、墨客的喜爱,咏柳诗篇无数,常用来比喻人的崇高品格,借以寄托情志,如李商隐《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描摹垂柳婀娜多姿,借以自喻仙风道骨。而于非闇笔下此柳,清新脱俗,坚毅挺拔,又何尝不承载着他的情怀,真可谓以画咏柳,高洁自现。不知何时,一只懒蝉不知趣儿地停歇在青柳的最上端,也正因为此,给图中的清和夏日增添了不少情趣。蝉,同“禅”,出自佛家语,故称“知了”。另则,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比喻灵魂的崇高。《唐诗别裁》:“咏蝉者每咏其声,

5、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于非闇笔下此蝉,静歇青柳之上,似乎亦随和风轻轻摇曳,随动而静,颇具禅意。再看其薄翼,笔笔力透纸背,线条细而坚韧,密而不乱,似乎能看到细密血管隐约其中,其深厚的工笔画基础彰显无遗。又不知何时,两只飞蝉不甘寂寞,上下各一,前来搅扰,欲惊走柳上静蝉。于非闇用以工代写的手法描绘其翅,笔法精致、富有变化,乍看墨色模糊,细看笔笔清晰,蝉振翅而飞,若隐若现,将飞白处的空气也震动起来,为此,令人时有此蝉乃活物的错觉,似乎一伸手,便要飞逃

6、出来。心细者还会发现,三只蝉各处不同视角,静蝉侧身歇于画中、图下飞蝉半侧身飞近画面,而图上飞蝉则背朝画面而远去,于老似乎将一只蝉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的时空过程全然浓缩于一纸方寸之间,情趣盎然,真不知图上是三只蝉还是一只蝉,足见其匠心独运的大家风范。《清和图》款识系宋徽宗赵佶《夏日诗帖》的前两句:“清和节后绿枝稠,寂寞黄梅雨乍收,畏日正长凝碧汉,熏风微度到丹楼。”形容夏日雨后,天气清明和暖,心情雅致舒缓,取其“清和”之意,寄寓国家升平景象。在书法上,于非闇以古为师,习宋徽宗赵佶独特的“瘦金体”书法,且造诣深厚,

7、是近代书法“瘦金体”首屈一指的大师。对于工笔画家来说“瘦金体”不仅能够锻炼笔力,并且这种瘦硬的书法风格与工笔画线条相辅相成,而在以工代写的《清和图》画作中,更是显得丰神俊朗,相得益彰,古意更浓。从总体来看,此图飞白处占约70%而不觉空乏,且于非闇专攻工笔花鸟,而此图乃写意柳蝉,寓意深刻,再以独到的“瘦金体”落款,尽显一派祥和高雅之气,是于非闇人格修养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其艺术价值及巨匠风采不言而喻,可谓于非闇创作中传世之孤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