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图于右,索象于图”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

ID:30530317

大小:5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31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_第1页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_第2页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_第3页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_第4页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置图于右,索象于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置图于右,索象于图”  近年来,地图、漫画及各类图片越来越多地进入高考文综试题。这些图片不仅装饰点缀试题和卷面,更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对考生解答试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南宋时期,史学家郑樵就提出“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的原则,并进而说明“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目的。史家旨在强调“图”对“书”的辅助作用,一语道破了文字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  例1(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2、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关键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易混点】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和奴隶、封建时代的分封制及宗法制。  【解析】考题巧妙地以周代世系图展示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秩序和权力的传承规则。维护这一体系的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礼乐制度、世官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等。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不论从时间还是本质来说,周代世系与尧舜禹禅让不可同日而语。18  【答案】D  例2(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5题)公元前221年,秦

3、完成统一大业。读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关键词】秦灭六国,先后顺序。  【易混点】战国七雄的地理定位。  【解析】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图中对应的代号为②④③①⑥⑤。  【答案】A  例3(2013年上海历史卷第5题)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

4、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关键词】方国联盟(禅让制),封邦建国(分封制),郡县制。  【易混点】封邦建国、封建社会;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解析】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西周时期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广郡县制。18  【答案】D  例4(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13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下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

5、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  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  【关键词】曹操江北,周瑜江南,北风呼啸,只欠东风。  【易混点】双方布防位置,成语的原本意义与比喻意义。  【解析】赤壁之战中,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均已准备就绪,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无法顺风放火。“东风”原意为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后来的比喻意义是各项条件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关键因素。结合地图中双

6、方驻军位置,根据地理方位关系,此题可迎刃而解。  【答案】B  例5(2013年安徽文综卷第12题)图为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8  【关键词】安徽,水利兴修。  【易混点】全局与局部,水利兴修与经济重心。  【解析】这是一道充分体现安徽地方特色的历史试题。示意图仅涉及安徽而不反映全国,因而无法判断安徽农业生产在全国发展的水平,排除A项;水

7、利为农业服务,水利兴修的次数反映了农业生产受重视与发展的程度,从柱状图可见,两汉1处、三国两晋时期3处、唐时12处,虽有隋朝低潮,但是从整体来看是呈发展态势,B项成立;根据史实,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是在南宋以后,C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我国经济重心在宋代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  【答案】B  例6(2013年北京文综卷第13题)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关键词】推恩

8、令、北魏孝文帝改革、丞相制度的废除。  【易混点】汉、北魏、两宋、明朝都城。  【解析】本题充分利用地图,考查古代中国都城的变迁。将重大历史事件与历代都城联系,设计思路精巧,备选项表述自然流畅。西汉都于长安(西安);北魏都于平城(大同)、洛阳;北宋都于东京(开封);南宋都于临安(杭州),明太祖都于应天(南京)。18  【答案】C  例7(2013年天津历史卷第1题)下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