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

ID:1082910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_第1页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_第2页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_第3页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_第4页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其管理论文.freel(如图1)。上述价格指数均表明:物价开始转正走出通缩,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加速向上趋势,通胀预期愈发加大。所谓通胀预期,简单地说是人们对未来通胀发生时间、发生几率及通胀程度的一种心理预计。换句话说,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胀要来,而预先做好规避可能损害的准备。通胀预期的产生与形成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货币超额供给与人民币升值压力造成通胀预期日益加剧货币当局的超额货币供给,是本轮通胀预期形成的内因。从国内情况看,通胀预期主要来自于市场上大量的货币投放量,货币信贷超投放形成了流动性充裕

2、格局。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体内的货币供应状况看,M2占GDP比重不断升高,尤其在2009年第3季度,M2/GDP比重达到1.88。这一指标不但远远高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国家,而且远高于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从货币供需缺口看,2009年以来,在超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和CPI增长率之差持续扩张,这对民间形成非理性通胀预期产生了直接支撑,提供了货币基础。从外部因素看,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引发热钱产生流人的冲动,进而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巨大压力。针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自2008年下

3、半年以来,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入数额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巨额流动性进行救市,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货币当局对抗金融危机而过多使用国家信用的后果,是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充裕,货币因素正在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预期,并正在酝酿资产隐性泡沫。从2009年3季度开始,“热钱”加速向新兴市场国家流入,而且,美元大幅贬值显然造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最终使得通缩的因素开始消散,通胀预期提前到来。(二)非理性的通胀预期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运行效率一般而言,通胀预期具有

4、自我实现机制,社会公众一旦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行为方式,对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会相应上升。这就会导致价格加速上涨,形成通胀。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非理性通胀预期具有巨大破坏力。具体来看,通胀预期导致通胀最终实现的传导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因货币的破坏力而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行,造成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效率降低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2)消费者会预期实际利率下降,从而降低当前储蓄并增加消费,结果是通胀水平因面临

5、需求冲击而提高。(3)生产者一方面也会预期实际利率下降,从而增加企业投资,导致总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面对更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企业会提高产出,增加边际成本,进而导致更高价格压力。这种状况类似于供应冲击,结果是产出与通胀水平的提高。(4)投资者也会受到通胀预期影响。利率和价格水平变动将影响资产预期收益,导致投资者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进而有可能推高资产价格,促使通胀预期自我实现。(5)通胀预期还造成部分虚假需求,扰乱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对劳动力产生许多错误引导信息,把他们暂时吸引到一些工作岗位上。二、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的若干建议不合

6、理的通胀预期,对引导民间消费与投资非常不利,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应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一)准确把握政策取向,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总体基调针对今年的经济形势,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只要不发生剧烈的形势变化,就应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保持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的调控目标,不宜匆忙从经济刺激政策中退出。理由主要有五:(1)目前中国经济的回升基础还不十分稳固,经济止跌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推动的外生性增长,民间投资尚未完全启动,消费和外需不足以充分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7、。(2)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还不存在让人生畏的通胀风险或压力。(3)大量在建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小企业逐步恢复生产,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4)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对政策抱着“见好就收”的想法,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出现反复,甚至再次陷入经济增速下滑。(5)过早退出会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投机套利,扰乱经济回升进程。货币政策一定要在经济稳定增长以后,随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更灵活地变化,适时实施动态的预调和微调,从“过度宽松”回归“适度宽(二)真正做到“有保有压”,寻求信贷规模调整与信贷结构优化的平衡点。对

8、于2010年的新增信贷规模的估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预测。一方面,有四大因素决定2010年新增信贷规模应适当低于2009年,无需超过9.5万亿: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将由负转正,显着大于2009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不需要、也不会以2009年这样的高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