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

ID:10853625

大小:3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8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_第1页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_第2页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_第3页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_第4页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2011年第2期(总第159期)理论探讨THE0RETICALINVESTIGAT10NNo.2,2011Gener~.No.159当代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邹玉杰(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13)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变革,转型,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乡村社会变化,推动了农民由传统向现代的分化与转型.这一历史的跨越虽然尚未完成,但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农民阶级发生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多维视角透视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新

2、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农民阶级;新变化;探析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1)02—0036—04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在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生活水平,思想观念,政治地位,内部关系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分析这些新变化,方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农民阶级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生产方式:从"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农村逐步确立起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模式.这种

3、模式在生产资料"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前提下,实行统一经营,集体劳动,按工计酬.人民公社模式下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农村的基本实现形式,废除了土地私有制,避免了两极分化,成为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工农联盟的制度保证.但是,1958年后逐步形成了政社合一,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则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严重弊端.一是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过度行政化,使农民失去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也剥夺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的权利.农民自留地,社队企业,农村集市贸易一度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割除,严重阻滞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4、;二是为了防止农民两极分化,在劳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导致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混日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束缚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农村的落后面貌未得到根本改善,直到1978年尚有1亿多农民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经济仍带有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中国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国民温饱问题,因此改革大幕最先在农村拉开也就势在必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重要文件,从此拉开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产方式改

5、革.1978年春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秘密签订了家庭承包协议书,充分说明农村改革不仅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顺民心合民意的.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党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改革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对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予以充分肯定.在党中央决策推动下,人民公社旧体制下的生产方式被逐渐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

6、新型集体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购销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收稿日期:2010—12—18基金项目: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转型期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研究》的子课题《农民阶级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M2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邹玉杰(1963一),女,黑龙江五常人,教授,从事政治社会学研究.36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热情,使粮食生产出现了转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978到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由3000亿公斤上升到4000亿公斤,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68%,全国农民收入增长166%【lj.新的

7、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但拓展了农民的经营空间也改变着农村的经济形态,它使农民由以往单一从事农业生产向农业,非农业并举并重转变,由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经济向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转变.二,经济活动:从固守田园到面向市场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经济活动被固化在土地上,总体上从事着以手工为主的农业生产,所获劳动成果主要用于缴纳地租和满足自身的需求,用于社会交换的劳动产品相对较少.农民世代在自然经济樊篱内固守田园,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虽然把农民的经济活动从土地私有为基础的一家一户个体生产,转变为土地集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