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简析

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简析

ID:10859763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简析_第1页
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简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简析2007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中规中矩,从试题的设问方式上看是很传统的,从整体考察的内容上看,往往一道试题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而是将几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从这方面讲,试题相对于去年的试题很不少闪光之处,整体的难度和对考生的要求比去年都有提高,整个化学部分的试题突出考察化学学科内综合能力的一份好题。   首先,试题立足基础,对化学学科内主干知识进行了重点考察。主要涉及到的主干主干知识包括对电离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和

2、溶液的pH、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价、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电化学知识、IIIA、VⅠA、VⅡA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式和定量分析的有关计算等知识进行了综合考察。对有机化学中化学式的推导、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官能团的转化基础知识进行了重点考察、加聚反应的考查分值比较的高.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其次,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试题考查的板块内容不在固定,突出表现在非选择题部

3、分,除了25题是比较完整的考查了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第26题、27题、28题这三个大题不在象以前一样板块概念很明确,这三个试题中把实验部分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电化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定量分析的计算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揉合,例如第26题,开始是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的无机化合物的推导,中间穿插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最后是涉及有关化学式的推导和计算。第27题以实验内容开始却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再次,试题的难度上没有明显的递变性,而呈现犬牙交错的特点,这也给考生的大题造成的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在非选择题部分的每一个试题中,还是基本上有从易到难的变化。比如第6题是化学的第一道试题,它是通过一个新材料来考查加聚反应的,有关单烯的加聚有几年不考了,而今年涉及的分值就比较多,而且在后面的有机大题中也有出现,而学生往往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单烯的单分子加聚,也就是自聚的内容比较多,而这道试题一上来就考查了两个单烯的共聚问题,势必让一些学生当头一棍。而在其他的选择题中都会出现很多的卡壳的部分,看起来考查

5、的知识点都是基础,但是要真正能很好的完成试卷的答题,得到学生理想的分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例如第7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基础的主干知识,学生接触的CO和N2两种气体分子以前都是等电子体分子,也是等质子和中子的,也就是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两种分子,但是该试题中使用了同位素的知识将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区分开来再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进行考查,同样对学生的要求又提高了。所以说考查的内容都是基础和基本的,但是综合起来就不基本了。   第四,试题注重实验,考察创新精神。

6、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考察了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选择题6的实验是关于CO2气体与一些物质反应的情况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基于教材的重要的知识内容,将它们进行综合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非选择题的26(2)中考查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对氨气的收集方法进行画图表示是以前考题中没有涉及到的,当然考试大纲是有这样的要求的;试题27(1)和27(2)通过金属间的置换反应的实验的阐述写一些方程式和电解实验的现象的描述;28(2)是有关萃取的实验的操作问题。试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实验内容

7、穿插的很多的试题当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多的考查一些实验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一个实验题只能考查一个局部的知识,实验的内容比原来更加的丰富和全面了,这样非常符合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学科特点,从这样的设计上来说,试题是非常成功的。在一份试卷中能够融合这么多的实验内容是前所未有的。   其它,试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实际,考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了繁杂的计算过程,而加大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突破了思维惯性。     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

8、强化基础、重视实验、注重思维、提高能力是未来几年高中化学教学的主旋律、生命线。题海无边,盲从必陷。双基训练,思维首选。注重规范,强化实验理综化学试题的改革创新实践,必将会推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向着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