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2

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2

ID:10874147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2_第1页
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2_第2页
资源描述:

《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间文学结构常常较简单,语言通俗,形式生动活泼。由于辗转相传,反复加工,逐步完善,它具有群众性、集体性的特点。是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的集中反映,也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意志的表现。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许多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民间故事《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等,在经过不断地加工、完善后,成了民间文学的佳作,被改编成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希腊的神话与荷马的史诗,也都如此,不仅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且也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口头文学源于无文字的原始社

2、会,至奴隶社会又产生了史诗、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文字产生之后,作家文学应运而生。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在于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创作的口头文学,作家文学是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一个是口头创作,一个是执笔创作。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主要特点是立体性。一是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口头流传时,产生种种异文。二是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口传的文学,是与表演性相联系的。三是民间文学与人民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往往是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四是民间文学有多功能性、实用性。五是民间文学有多种科学价值,必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社会科学乃

3、至某些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对它进行研究。优秀的作家文学和优秀的民间文学构成中国文学史的主流,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千秋。凡是大作家,凡是有学问的人,都重视民间文学的刚健清新,倡导学习民间文学的长处。有人说,民间文学是作家的乳母。有许多世界名著是汲取民间创作的浮汁才成功的。这话不假,各国的民间文学对本国的文学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我国例子很多,像《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的大量资料创作的,每一个回头就是一个故事或数个故事,形成了中国小说令人百看不厌的优良传统。象鲁迅此等文学大

4、师都受民间文学影响,有些人瞧不起民间文学——口头文学,认为它简单粗糙,其实不然,像新发掘抢救出的我国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都是活形态的口头文学,决不亚于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是作家创作不了的,相反,《红楼梦》那样风格的小说,民间诗人也是创作不来的。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固然有文野之分,但它们是两种花,一是口头文学之花,一是执笔的书面文学之花,二者的界限还是分明的。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是一个社会转型的伟大世纪,也是一个革命和战争风云激荡的世纪。作为一个社会人文学科,现

5、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民间文艺学,起于20世纪之初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启蒙运动,而集中体现为“平民意识”的觉醒。百年来,经过几代学人披荆斩棘,前赴后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初步建立起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尽管远非成熟和完善,甚至步履蹒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反思百年文艺运动,已成为各文艺学科的一个热点,如文学百年、电影百年、百年美术……等的回顾讨论(展映)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回顾百年中国民间文艺学史,并不是按照一种预设的学术思想发展下来的,而是在不同的社会情势和学术氛围下,先后或同时出现过许多不

6、同的思潮、流派和人物,其发展道路既不笔直也非平坦。我认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含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既各自独立、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家文学可以转化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也可以转变为作家文学。精英文学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开拓自己的艺术市场,必须借鉴民间文学的素材,在表现形式上带上某些“通俗”的性质;汪曾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汪氏

7、小说魅力,在于氛围,在于意象,在于情境,在于韵味。读汪曾祺作品,深感其文气跳荡鲜灵,如活水一脉,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作品,着力展示三十年代故乡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人性人情。《受戒》以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的相恋,写出了朦胧的爱,迷离的情,不事雕琢而明明如画,醉人心田,悠然直抵思无邪之境,拨动万千心弦。《大淖记事》则写十一子和巧云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恋,美如秋月,韧如蒲苇,透明似水晶。读汪曾祺小说,仿佛漫步春之原野,又如置身一片泱泱水气,神清气爽。他的小说,确是水气盛而土气少,那种清逸风怀、

8、细腻感受,那种幽微的颤动、和谐的静美,那种充盈的色彩、音响与光线,真有说不尽的浪漫空灵纯粹!在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里,汪曾祺描绘出了具浓郁地方特色的风俗画,令人神往。在他看来,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可使一个民族永葆青春。历史的车轮嘎嘎作响,轧碎了多少风花雪月、田园牧歌;当许多美好的景致已成世纪绝唱,汪曾祺的作品便显得愈益可贵。浑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决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体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