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ID:10882144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8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_第1页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_第2页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_第3页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_第4页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第9卷第3期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rice)Vo1.9No.3Sep.2007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董淑平,盛鹏飞.(1.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党校,安徽淮南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安徽淮南232001)摘要: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探讨见义勇为问题.从社会转型期社会舆论空前活跃,传统文化的影响,新闻媒体引导不力等方面分析了负面社会

2、舆论对见义勇为的消极影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对策.关键词:社会舆论;见义勇为;培育;引导中图分类号:C9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7)03—0004一Ok中华民族素有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并留下了"见义不为,无勇也","见死不救一场大罪"等古训.新中国成立后,见义勇为的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被赋予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新内涵,纳入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人们崇尚见义勇为,敢于见义勇为

3、,以见义勇为为荣,以见义不为为耻.徐洪刚,赖宁,张华等一批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涌现,更是鼓舞和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弘扬正义,引领着一代代人为了社会和他人,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共同建构和塑造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和文明有序的社会新秩序.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见义勇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尴尬.一些人面对奄奄一息的落水者,讨价还价讲价钱;面对当众侮辱妇女的丑行,甘于做冷漠的"看客";一些人对于见义勇为英雄壮举,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傻子","不值".一些见义勇为的行为,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理

4、解,得不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造成"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遭遇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社会舆论的角度,对见义勇为遭遇尴尬的原因进行剖析,探寻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路径.4一,负面社会舆论对见义勇为的消极影响第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化,社会舆论空前活跃,对见义勇为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和选择方式社会舆论是社会大众对某一事件,人物或问题的议论,意见和评价,具有一定的群众性,一致性和约束性等特点,往往暗示出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因而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导向,评价,监督,熏陶作用.随

5、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嬗变,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日益呈现多元化形态.在思想道德领域,"集体主义道德,个人主义道德,功利主义道德,享乐主义道德,实用主义道德等等同时存在,,[.与这种道德领域的多元价值取向相对应,社会舆论不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那么单纯,稳定和比较一致地反映主流意识,而是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和多元,原来主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舆论的一统性和影响力变得相对弱化和分散,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利益关系的社会群体,在一定范围形成不同的社会舆论氛围

6、,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和愿望,思想和道德认识.收稿日期;2OO7一O8—31基金项目: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2006SK174).作者简介;董淑平(1962一),男,山东胶南人,法学学士,副编审,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3期董淑平,等:培育和引导社会舆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总体上说,社会舆论更加凸显对物质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维护,更加突显对个人人身安全和个体生命的珍惜.在对待见义勇为问题上,人们受市场经济注重物质利益原则的支配和道德环境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再恪守长期以来信奉的重义

7、轻利,舍生取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高于一切等道德信念;在义利的取舍和选择上,更加注重物质利益,自身利益,在社会利益或别人生命财产遇到损害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首先考虑自身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个人生命是否受到威胁.而见义勇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行为,它不是"我在马路上捡到五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对自身行为后果无法预测的道德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在应该见义勇为的时候,就选择了见义"不为",忍让,这种心态相互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和改变了原来的社会舆论,对见义勇

8、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情况有悖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义,必然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认真对待.第二,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使一些人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产生了见义不为的现象社会舆论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