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ID:10883238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对继发性纤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被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具价值的指标。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评价预后的水平。   1D-二聚体的形成机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Ⅻ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在病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凝血倾向

2、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二聚体含量增加。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所以临床上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2D-二聚体的主要检测方法   2.1ELISA法   Rylatt首先以提纯的D-二聚体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获得多株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应用ELISA试验测定其中D-二聚体含量,其灵敏度达到10ng/ml,称为ELISA检测法。其敏感性高,能定量,但操作繁琐。   2.2胶乳凝集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D-二聚体检测法。将获得的单抗包被于乳胶颗粒(Latex)上,当血中D-二聚体与Latex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

3、,致敏的Latex发生凝集,测得其含量,为Latex检测法。本法精确度低,只能定性,适应于急诊。   2.3发色底物法   该方法敏感性好、准确性高,可单人份标本迅速检测,但成本过高。   3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3.1脑部疾病   脑出血发病初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到高峰,脑实质出血患者D-二聚体含量开始下降,而其含量和异常率与出血量有关,但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者第2周D-二聚体却持续升高。此外,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发病年龄也有关,可能与老年人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有关。所以,监测脑出血患者D-二聚体变化规律,是证实脑出血发生并指导应用抗纤溶药物的较好指标。而脑梗死患者血

4、浆D-二聚体在急性期同样增高,随着溶栓治疗血栓溶解,D-二聚体含量急剧上升,当血栓完全溶解,则迅速下降。若其仍持续较高的水平,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继发血栓,因而在脑梗溶栓治疗中,动态检测D-二聚体含量对脑梗死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与D-二聚体含量呈显着正相关,D-二聚体还可作为TCI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3.2心血管疾病   凝血和纤溶状态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特别是AMI和UAP显着升高。   Hein

5、rich等证实D-二聚体水平与梗死相关血管阻塞程度有关,且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呈正相关,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还有研究报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D-二聚体浓度也明显升高,并且通过测定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不同TMI危险积分组中的D-二聚体浓度,证实危险积分高分组显着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且中分组高于低分组。表明D-二聚体在不同危险积分组存在差异,对于危险分层有意义。有研究发现,如果溶栓已达疗效,则D-二聚体在迅速升高后很快下降,若其含量升高后维持在一定高水平,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因而血浆D-二聚体是监测溶栓是否能达到最理想效果的指标,并可作为观察尿激酶用量足否的指标。而对行心血管

6、介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D-二聚体的监测,验证介入术后患者D-二聚体较术前应明显增高,然而手术7d后仍显着升高者则应高度怀疑发生了血栓性疾病的并发症。   3.3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系统平衡的失调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凝血系统就不同程度被激活,可能在局部已形成微小血栓,只是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呈亚临床状态。有研究对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同时发现各种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有差别,肝癌,肺癌和宫颈癌阳性率明显比直肠癌高,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并且纤溶

7、的激活及D-二聚体增高与预后相关。Pavey等的研究显示肺癌转移组D-二聚体高于肺癌局限组,提示D-二聚体变化对肿瘤的转移有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的分期、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D-二聚体含量,对诊断及术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预测和控制作用。   3.4血液系统疾病   研究证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D-二聚体水平在发病时显着升高,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