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oc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oc

ID:52184916

大小:6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4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oc_第1页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门期总第24期(上半月刊)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何爱芹,陈秀海2006-7-3013:14:44《屮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6月第7卷第门期关键词:D•二聚体本文结合有关资料,试浅析6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D・二聚体的形成当机体发生凝血吋,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吋,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2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很多:有酶联

2、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和胶乳凝集法。以上三种方法均有不同的特点,免疫ELISA测定法精确、定量,有很髙的敏感性,能较好的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筛杏作用,但由于操作要求严格且费时,不能满足急诊要求。胶乳凝集法快速简单,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而免疫渗滤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3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吋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

3、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3.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H原定量、FDP和D匸聚体测定,其屮仅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M>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3.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杳试验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杳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

4、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來的痛苦和危险。3.3脑血管疾病我们对80例脑血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处理,其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V0.01),其屮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乂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而中风恢复时则不升高,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相同(P>0.05)。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与年龄有关,》75岁的高龄组患者与正常人有较人差异,而低年龄组中差别不显著。3.4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在肝脏疾病屮,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院测定58例川病患者,其中川侦化和

5、肝脏肿瘤患者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病人。在川脏疾病患者小,D•二聚体增高提示患者体内纤溶增高,可能伴有一种隐匿性DIC过程,所以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是较有价值的试验指标。3.5外科手术患者我们对多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其屮胸外科人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3.6溶栓治疗的监测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增高。因此,在溶栓

6、过和屮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的指标,将口益受到重视。作者单位:262500山东青州,青州由人民医院检验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