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

ID:10911380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_第1页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_第2页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_第3页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_第4页
资源描述: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简要说明最高级别科目及相应的要求。答:①科举制度源于隋代,兴盛于唐代,它是唐朝选拔官吏的极重要的手段。因之,作为科举应试的方法,在唐代也就有了比较空前完善的发展。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表现为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五种。具体表现为“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考生只要熟读经文和各类注释文字就能回

2、答,它一般有两种形式,如果考生用笔来回答问题,就称之为“墨义”,若以口来回答就称为“口义”;“策论”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现代的论述题相近。因为各科去选的最后裁决,差不多都是看重策问,所以它显得非常重要。简单说来,策问的方法就是主考设题指事,由考生作文章,题目的范围一般有人事政治,称为方略策和时务策等;“诗赋”是为克服考生存在的多背诵经义和旧策,而乏真学实才的现象,在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即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试一诗一赋,当时称“帖诗”。后来在进士科的考试偏重诗赋,往往发生帖经不及格,如果诗赋好也

3、可以通过。从客观上来说,这种应试方法对唐代诗赋的兴盛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②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

4、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③最初最高级别科目是秀才科,到唐高宗以后慢慢变为进士科。相应的要求:唐代参加秀才科考试的要求很高,必须是才华一等的绝国之人才,而且名额极少,全国也就一至二人,整个唐代也就选拔出十多个人。参加考试需要地方的推荐和自己主动报考,如果考试之后无法证明是绝国之人才,那么举荐的地方和参加考试的人都要受到处罚。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

5、,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进士科除考经书外,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论,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见解有很高要求,录取率约为1/60,考中很不容易。但进士前程远大,仕途光明。唐朝中后期的宰相半数为进士出身。进士科是当时读书人入仕做的首选途径。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白衣公卿”。在唐朝,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在唐朝,进士及第后,要到吏部进行关

6、试,才能得到官职。2、简述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答:唐代的科举考试对当时的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科举是国家选拔官吏的制度,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机关,二者既有一致性,也有冲突和矛盾。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缺点与弊端,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与学校教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主要从社会一般读书人中选拔人才,当时社会上的读书人就不愿到地方和官学读书,以自学为主,渐渐就造成地方和官学的荒废,造成了学校教育在数量上的萎缩和质量

7、上的下降,这是科举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②科举制度使学校成为其附庸。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准备参加科举,因此,学校便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科举怎么考,学校就怎么教,科举考试由人才的选拔手段和方式演变成了成了学校教学、学生学习的目的,学校教育的独立性逐渐丧失,而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社会也逐渐产生偏重科举、轻视学校的风气。③科举考试的内容和考试方法对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章句和华丽的诗赋,考试方法机械、呆板

8、,偏重于死记硬背,这就使得学校的教学内容空疏无用,缺乏时代精神,教学工作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这既不利于学校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④科举应试之风使选拔的人才鱼龙混杂。唐代后期科举及第者高分低能,未必有真才实学,进入仕途后不具备经国安邦的实际能力。官员的综合素质极大地下降,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负面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