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陷阱”,提高实效

巧设“陷阱”,提高实效

ID:10911955

大小:2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8

巧设“陷阱”,提高实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巧设“陷阱”,提高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巧设“陷阱”,提高实效  摘要:在初中物理最新的考题中,命题人会出各种“陷阱”题目,而且层出不穷。针对这些陷阱,教师们应引导学生“擦亮眼睛”,各个击破,帮助学生跳出“陷阱”,以对基础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层次的掌握。为此,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陷阱”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陷阱应用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66-01  近几年来,“陷阱”类题目可以说活跃于各项物理考试题目之中,学生对其稍不留神就会中招,就拿各个地区的中考

2、试题来说吧,会发现有这样一类的题目,题目中隐藏“陷阱”,初中生们稍不留神就中了圈套;如果识别了这个“陷阱”,问题往往迎刃而解。“陷阱”就是命题人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盲点、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基础知识掌握极其的不扎实,故意埋设“地雷”,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此类题目无不是被命题者深思熟虑地加工和改造,有较广泛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因此,在教学工作当中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跳出陷阱,拨开云雾见太阳的这种思维模式,是今后教学的难点之一。  1初中物理常见的“陷阱”  1.1利用题目条件改变设置“陷

3、阱”  该类“陷阱”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陷阱”,教学工作当中不容忽视,主要是前后题目条件有所变化,不同的小题目之间是否存在变化,某些物理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出现该类“陷阱”时,题目条件变化,那么解题思路,框架结构,方法顺序也得随之做出变化。否则很容易绕进去的。  1.2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  该类“陷阱”平时困扰学生居多,原因为何?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用到该数据顺而怀疑自己。要想对于该类“陷阱”讲好,必须对于物理概念、规律,解题技巧,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1.3利用

4、“负迁移”设置“陷阱”  某些“经验”会引起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干扰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要排除这种“陷阱”对于学生的影响,必须要把自己的多样化的思路讲给学生听,避免定势思维,更不可以想当然的或一些结论、经验之流的东西。  1.4利用“误导”设置“陷阱”  对于历届学生都会出现一些的比较模糊的概念模型、易错点,命题人往往会抓住这一点,设置很多的“陷阱”。例如在下题当中便设置了这样的“陷阱”。  例如:电源电压24V不变,电阻R1=R2,若把一个“12V,6W”的灯泡接到C、D之间,则灯泡的

5、实际功率为:  A.6WB.大于6wC.小于6WD.大小不确定  错误分析:C、D之间的电压为12V,所以连接在C、D之间的电压为12V,故灯泡的功率达到6W无疑,所以选择A。  正解:灯泡与R2形成一个并联电路,该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V不假,但是有一个基本的知识点是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最小的电阻。由串联分压的知识可知,C、D两端的小于12V,因此小于12V,故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6W。  1.5利用隐含条件设置“陷阱”  题目中所给定条件多种多样的,有时候给出的是数字符号,有时是图表结构,还有时把已知的条件隐

6、含在文字当中。对于暗藏其中的条件,只有深刻的把握提干中的条件才可以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2利用“陷阱”,提升教学效率  要设置一个完整的“陷阱”,需要做到以下四个环节,“对学生设陷阱”、“学生陷入陷阱之中”、“带领学生跳出陷阱”、“对该陷阱进行反馈”。在教学中加入“陷阱”教学,无疑对于青少年时期的特点来说会提高效率,增进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办法。  2.1以“先例”作为引子,用“相似性”来伪装,来设“陷阱”  老师可以先设置好一个案例作为一种引子,将学生带入模糊的陷阱之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思维模式,学生认为

7、自己的论断是正确的,很有迷惑感。然而经过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之后,大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心里得到极大的满足,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一支粉笔的密度在用完一般之后是不变的,这个任何一位学生都不会产生怀疑。某氧气瓶的密度为10,给病人吸一半之后剩多少?  学生的误解为:10。在这之后老师就得帮其分析回归正确的轨道了。我们知道,氧气并没有固定的体积,对于瓶装的氧气来说,瓶的容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当氧气用去一半质量后,氧气瓶的体积不变,剩余氧气的密度为5。在老师进行对比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很多,这种良性的循环过

8、程,对于物理这一门学科而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2一题多问,变换条件,铺设思维陷阱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之下,反复地提问,变着花样的设置“陷阱”,对于就得思维敢于进行否定,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学生会百炼成钢。对知识的把握炉火纯清。  2.3多多动手,演示试验  可以从学生的平时的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一些对于物理学过于肤浅的认识方面下手,从实验里讲解这些生活的“陷阱”。这样不仅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