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

ID:10918244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_第1页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_第2页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_第3页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_第4页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嬗变的论文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报纸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工具,先后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从角色到功能的全方位变化,其间经历了种种嬗变,这种嬗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替代关系,而是各种舆论功能的先后发展成熟、共同存在和交互影响的过程”。①本文拟以60年来中国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变迁为基本线索,探析不同时期报纸新闻评论角色和功能的特征,并试图揭示其嬗变的政治语境和传播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期的报纸新闻评论主

2、要承担着政治宣传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基本上扮演了政党领袖传声筒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党中央十分注意发挥报纸评论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发表对报纸功能的独到见解,“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报纸舆论的本质。尽管在“反右派”、“大跃进”风潮中,在阶级斗争工具指导思想引领下的报纸评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逆推作用,但是,客观地考量,这段

3、时期的报纸新闻评论在为社会结构的改造、奠定符合国家政权的国民政治心态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闻媒介却成为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工具,报纸新闻评论沦为阶级斗争的宣传利器,充当了“大鸣大放”的马前卒。在两报一刊的煽动和鼓噪下,中国历史掀开了血雨腥风的一页。尤其是从1967年11月开始,每逢元旦和重大时日,两报一刊的社论直接传达毛主席和“最高司令部”的“最新指示”,是全国舆论的最高纲领。.而各地方报纸遵循的潜规则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的两报一刊已经取代了全国的新

4、闻评论,成为新闻评论的代言。②国内报纸评论被极左政治路线控制,舆论口径高度一致,一度成为社会动员、政治运动的引线,充当了政党领袖传声筒的角色。  这段时期报纸评论样式仍以传统的体裁为主,主要作品集中在党报上。“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评论,大都代表媒介编辑部的意见(如编辑部文章、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或新闻从业者的意见(如编者按语、记者述评),一些专栏评论或杂文虽以个人名义发表,但其比重和影响远不能与前者相比。”③“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新闻评论因报章发展的停滞不前而陷入沉寂,不仅评论样式大大减少,而且评论内容几

5、乎千篇一律,专栏评论和杂文则彻底销声匿迹。在此时期,社论、短评、编者按语运用的频率最高,党报社论的政治宣传力、社会动员力最强;专栏评论、杂文等,尽管有过一段短暂的“复苏期”,但很快就被汹涌而来的政治运动所淹没。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报纸新闻评论以思想解放为主导功能,充当了开启民智、为改革摇旗呐喊的思想启蒙者的角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期,随着以阶级斗争主政的模式转换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转型期,原有的经济结构、阶层结构等发

6、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利益关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也在发生变化。国家的控制范围在缩小,社会的独立空间在增大,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个体政治心态也逐渐成熟,呼之欲出。同时,改革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成功也催生了人们对政治的热情,社会自由空间的增长意味着人们政治自主性和多元性的增强。④  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行需要宽松的政治气候和思想土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新闻界步入了拨乱反正的重大发展时期,学界重新肯定了报纸评论的舆论功能。这一时期报纸上出现的评论文章,在题材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评论作者队

7、伍主要为社内人员或特约评论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较高的理论素养,业余作者数量较少。正因为该时期的新闻评论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和官方色彩,所以在舆论功能的发挥上,新闻评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着力引导群众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与之保持一致,以思想解放为主要特征。⑤比如在改革开放遇到思想阻力时,一部分媒介精英(报刊评论员)和学术精英(特约评论员)纷纷在报刊上为党立言,大开思想解放风气之先,如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为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清除了

8、障碍,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社会自由空间的增长、人们政治自主性和多元性的增强,这段时期报纸新闻评论无论是在体裁上还是在表达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其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和普及的专栏小言论,使报纸新闻评论从只有少数人能写的媒介评论、精英评论第一次扩展为群言式评论。它不仅是评论体裁上的扩充,也是国民在新时期的思想诉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众“政治话语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