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现象”剖析

“沃尔玛现象”剖析

ID:10923306

大小:71.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9

“沃尔玛现象”剖析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沃尔玛现象”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沃尔玛现象”剖析内容提要:“沃尔玛现象”可以从流通革命(零售时代)、沃尔玛分店扩张及其经济影响三个方面来加以剖析。分工(专业化利益)与交换(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主导了经济发展进程,造成流通产业扩张的历史必然性。沃尔玛在流通扩张的产业空间下,在品牌、统一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对分店进行“复制/粘贴”和“选择性干预”,成功地实现了规模扩大。沃尔玛的进入冲击了当地商业,但推动了零售生产率的提高和整个经济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了消费者福利,总体效应是正面的。关键词:零售时代沃尔玛现象剖析在中国2004年底全面开放

2、零售业的新形势下,研究当前世界经济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流通产业扩张以及世界头号零售商沃尔玛(art)的快速增长,找出其中的经济逻辑,对于未来的流通理论及中国流通企业发展对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鉴于此,我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原则,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分工(交换)经济中流通产业扩张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当前的“零售时代”趋势和颇受关注的沃尔玛增长;第二部分讨论现有企业规模理论的局限和沃尔玛分店扩张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主要集中于沃尔玛的品牌打造、企业制度建设和信息技术投入三个方面;第三部分讨论沃尔玛扩张的经济影响;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启示。一、

3、流通扩张、零售时代与沃尔玛增长分工(专业化利益)与交换(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以及相关组织制度的演进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交易成本越低,分工就发展得越快,专业化利益也就越大;但分工越发展,交易成本就越高,从而分工受到限制(杨小凯,1991,1998;杨小凯和J.Borland,1991)。因此,随着分工细化、交易增加和经济增长,交易部门或流通产业必然呈历史扩张趋势,专业化于交易活动的流通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正在于其解除分工经济“交易成本约束”的作用(李陈华、文启湘,2004)。这种观点反映了马克思(1867[中文版1975])“流

4、通制约生产”的深刻洞见,在D.North等人的经验研究中已得到证实。J..Dupuis,2002)。根据2003年的营业额,在200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流通企业(包括批发、零售、专卖、贸易、货运)有77家,占15.4%;总营业额为23167亿美元,占500强企业总营业额148640亿美元的15.6%。从典型的流通企业(排除贸易、货运等,只算批发、零售和专卖)——批发零售企业来看,根据2003年的营业额,进入2004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就有58家(占11.6%),平均排名第232位;总营业额为18658亿美元,占500强企

5、业总营业额的12.6%;平均营业额为322亿美元,比500强企业平均营业额297亿美元高出8.4%。其中,沃尔玛排在首位(其实沃尔玛在前两年就荣登榜首了),营业额2630亿美元;家乐福(Carrefour)排名第22位,营业额798亿美元,已成为法国的第三大公司,仅次于道达尔(Total)公司和AXA公司;皇家阿霍德(RoyalAhold)排名第37位,营业额635亿美元,已成为荷兰的第二大公司,仅次于荷兰国际集团(INGGroup)。另外,美国的麦克森(McKesson)、家居百货(HomeDepot)、卡迪娜保健(CardinalH

6、ealth)、克罗格(Kroger)、美国人伯根(AmerisourceBergen)、塔吉特(Target)、价格成本(Costcoetro)、英国的特斯科(Tesco)都位居世界500强的前100位,详见附表1。近20年来的流通扩张不仅体现于量的增大,而且还体现于质的提升。随着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和零售业的扩张,零售商在终端价格上的操作能力越来越大,商品价格中必然含有“流通价值”,如在时间、地点、商品分类、信息、环境、气氛、服务等方面的效用(B.Bluestone等,1981;R.Betancourt和D.Gautschi,

7、1993;L.Nakamura,1998)。事实上,流通是否创造价值早已不是要争论的问题,学术界已普遍接受了零售生产率的概念,并认为零售生产率可以用商品在零售领域里的每小时(指劳动时间,下同)价值增加来衡量(D.Achabal等,1985)。零售生产率近20年来增长迅速。以美国为例,在1977~1995年的近20年间,美国各类普通商品店(miscellaneousgeneralmerchandisestores)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6%,其中1986年和1993年最高分别增长了20.5%和17.5%,人均产出年均增长6.5%,总产出

8、年均增长6.5%(M.Dumas,1997),详见表1。另外,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1987年修订的产业分类标准,M.Sieling等人(2001)测算了1987~1999年间美国整个零售贸易行业的生产率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