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ID:10923311

大小:7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9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_第1页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_第2页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_第3页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_第4页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摘要:明代州县处于官僚和社会夹击的两难境地,是吏治腐败的滋生温床。国家政策的逼迫和自身利益的诱导,使催科赋税虐民过甚;馈送贿赂和过客索要,成为填不满的黑洞;进士举监分途,对州县吏治消极影响极大;狱讼的黑暗和吏胥乡官生员对政务的干涉,形成地方政治的严重弊害。明朝之亡,根源在于州县的残暴和贪贿。关键词:明代;州县;吏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州县为界,上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州县以上,其政治形态为官僚政治,有着一套以典章制度为规范的行为准则,而在州县以下,其政治形态为乡绅政治,有着一套以人情关系为规范的行为

2、准则。州县为这两种规范的结合点,其矛盾尤为突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州县的吏治产生了极大问题。明代的腐败,首先是州县以下直至乡里的官吏腐败,直接危害社会,引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导致了明朝的败亡。而州县腐败的症结,就在官僚政治和乡绅政治的衔接上。州县实为国家的政治基石,明代的州县地方制度和地方官员问题,是明代政治的重大问题,而史学界以往多有忽视。论及明朝的政治问题,多着眼于中央而忽略地方。实际上,皇帝专权,取消丞相而由皇帝直辖六部,以及宦官专政等等,固然有其弊端,但却不可能立即引起民变。而州县吏治却与老百姓息息相

3、关,值得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一、州县守令的两难处境明代的知州(俗称太守)知县(俗称县令)在整个国家的官僚体系中十分特殊。他们处于官僚体制和基层社会接壤的边缘,在整个官吏队伍中属于外围,离决策中枢较远,因而除了个别时期外,通常得不到权力中心的重视。但他们所在的基层政府,又是整个王朝大厦的支撑者,承担着负载上层建筑的重任,因而皇帝和中央政府又不得不重视州县建制的职能。对州县守令的轻视和对州县建制的重视,使守令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州县长官,一方面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冷落,另一方面是职责的繁重和压力。在明初,朱元璋由于出身

4、下层社会,深知州县的难处及其对稳定政治统治的重要,极重守令之选。但好景不长,从立国到仁宣之时,制度初立,已有内重外轻的迹象,当官者视州县为畏途,为宦者视京师为要津。由于明初以严刑治官,使内重外轻的弊端不过于显,吏治尚称循良,不过,皇帝把注意力集中在京师和中央,已经留下了产生问题的空隙。弘治以后为了强调地方亲民官的重要性,规定知府、知州见上司不行跪拜礼,仅揖手打拱而已,以重其职,但其调节内外关系的着眼点,局限在官僚体制内部的上下关系上,而对政府与社会的官民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而正统至弘治,尽管朝廷越来越重视地方亲民官的

5、职司,但主要考虑其对国家财政的供应能力,州县官员的职责转向催科为主,且受多方牵制,为政不易,吏俗渐猾。正德以后,嘉靖、万历时期,州县不仅不复抚恤乡里,反而变本加厉,盘剥地方。州县守令上有督抚巡按藩臬催逼索要,下有乡宦、生员、胥吏把持地方,州县难作,动辄罹罪,清廉者不容于方面上下,致使吏治大坏,终于激起民变。明末农民大起义,小半出自天灾,大半出自人祸。以往史学界所重视的宦官专政问题,党争问题,主要影响上层,进而波及吏治,与社会底层并无直接联系。而州县吏治败坏,则是酿成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天启年间的礼部尚书赵南星,列举了

6、当时政治“四害”,其中两害就在州县,其余两害也与州县间接相关。“救时要务事,除四害为急。何谓四害?一曰干进之害,而曰倾危之害,三曰守令之害,四曰乡官之害。”“除此四害,仕路庶几可清,民生庶几可疗矣”(赵南星《味檗斋文集》卷1《敬循职掌剖露良心疏》)。“臣处闾阎三十年,习见有司贪酷者甚多”,“以致豺狼满地,小民愁苦无聊,起而为盗”,“故今日之忧不在建夷,不在安奢,而在郡县之内”(《明经世文编》卷459赵南星《申明宪职疏》)。本来,从宋以后到明代,州县衙门都立有戒石,铭文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但

7、百姓却将其改为:“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来的便着,上天难欺他又怎知。”(赵翼《陔余丛考》卷27《戒石铭》)李自成一句“三年免征,一民不杀”,“迎闯王,不纳粮”,立即从基层动摇了明王朝的根基。故研究明朝政治得失,制度优劣,必须重视其州县问题。由于身处两难之地,明代的守令难当。其繁难程度,可从袁宏道(中郎)的信函中见到一斑。万历二十三年,二十七岁的袁宏道出任吴县知县。作为著名文士,袁宏道深深体会到了知县的苦辛。他在给友人丘长孺的信中说:“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

8、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对上司就像奴仆,对过客就像妓女,管钱粮就像账房先生,待百姓就像保人媒婆,知县难当的神态,跃然纸上。更麻烦的是,知县面对的,不是习文知礼的鸿儒,而是目不识丁的愚民,与他们上任前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形成的处事方式格格不入。“令所对者,鹑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