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

ID:10927780

大小:8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09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文言词语与句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情况,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共有三个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二、教学重点:同上123三、教学方法: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准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

2、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3、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

4、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生乙: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繁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⑤到例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生丙: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

5、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生丁: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2、不远万里(认为……远)3.鱼肉百姓(以……为鱼肉。)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其它小组同学质疑使动意动小组同学解答师根据情况补充师补充: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意动用法是表示主观意念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认识不一定与客观情况相符。比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的作文素材,是选自《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

6、事,其原文是这样的: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著名的“智子疑邻”的故事。文末“智其子”中的“智”是古汉语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其子智即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聪明。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质状态。这个失窃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聪明,也可能并非很聪明,凭此一点不能作出聪明与否的结论,更不能因此而对邻居家老人产生怀疑。而使动用法是客观上即事实上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丰衣足食::使……丰足。“丰、足”是客观上使“衣、食”发生了变化。(二)实

7、词词义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文言实词的掌握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探究问题: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其他例句略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汉字本是具有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汉字虽历经演变,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8、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