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

ID:10944582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_第1页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_第2页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_第3页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_第4页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眼翼状胬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将50例手术切除眼翼状胬肉标本和7例正常球结膜标本用10%尔马林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50例翼状胬肉标本中增生与变性并存,36例原发型胬肉基质浅层以增生为主,基质深层有变性.14例复发型胬肉基质层以增生为主。结论: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免疫有关,表现增生与变性两种改变,故术前术后应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术中尽量将胬肉切除干净,防止复发。【关键词】翼状胬肉;临床特点;HE染色【中图分类号】R77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

2、-140-2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疾病之一,睑裂区域的增生组织向角膜中央生长,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长入瞳孔区则严重影响视力。关于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结论性研究,紫外线是翼状胬肉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但并非唯一致病因素。本研究就是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翼状胬肉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50例翼状胬肉为即墨市中医院眼科手术室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原发型36例,复发型14例;生长部位:鼻侧49例,颞侧1例;男性15眼,女性35眼;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岁。正

3、常球结膜均取自无其他眼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2方法将标本用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2结果2.17例正常球结膜组织学特征正常球结膜组织层次清晰,分为上皮层、基质层,上皮近角膜缘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基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其间有散在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2.250例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50例翼状胬肉标本中有44例(30例原发型和14例复发型)的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6例(均为原发型)标本的上皮层不同程度的变薄,并伴有程度不一的角化。636例原发型胬肉基质层有增生和变性两种改变。基质浅层主

4、要有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和大量新生血管构成。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束状排列,胞体饱满,核大淡染,核膜清晰。新生血管分布较多,其周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偶见肥大细胞。基质深层主要为变性,可见无定形、颗粒状、碎片状变性物质,其间点缀断裂、卷曲的弹力样纤维,成纤维细胞较基质浅层数量少,胞体小,核深染,新生血管及炎性细胞减少。14例复发型胬肉基质层病理改变多以增生为主,可见活跃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断裂卷曲,无颗粒样变及钙化灶。3讨论6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眼表疾病,单眼或双眼受累,不仅直接影响美观,还可由

5、于牵拉而引起眼部不适及角膜散光,严重者影响视力及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日光中的紫外线是翼状胬肉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北卡来罗纳居民中室外工作者翼状胬肉的发病率约是室内工作者的2倍,而经常使用墨镜的室外工作者,翼状胬肉的发病率仅为不使用墨镜者的1/5[1]。本组50例胬肉中仅有1例发生于颞侧,Walsh等[2]对活体人眼紫外线辐射范围的量化实验结果显示:颞侧的光线投射至鼻侧角膜缘后面时,其光线的强度能被放大20倍,所以此处上皮基底细胞倍受“打击”,干细胞的功能造成障碍,且数目减少,因此翼状胬肉多发生在鼻侧。紫外线主要是引起光化学损伤,可引起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6、,导致成纤维细胞代谢障碍,直至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发生变性。翼状胬肉病理学特性可见增生及变性两种表现,基质层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而细胞因子在成纤维细胞增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肝素结合糖蛋白,主要在环境的刺激、缺氧、细胞活素及雌二醇等的作用下产生[3],是对内皮细胞最具选择性的促细胞分裂剂,还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细胞增生性、离子的流动性以及蛋白水解酶的释放及迁移[4]Aspiotis等[5]评价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中微血管密度和VEGF、CD31、TSP21的内在关系。翼状胬肉基质层比正常结膜高表达VEGF,VEGF主要表达于胬肉的内皮细胞和间

7、质细胞中,而不是在上皮细胞中,与在正常结膜中观察到的不同。因此推测在翼状胬肉中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含有的VEGF,能够引起血管的增生,而正常结膜的VEGF含量不足以导致血管的增生。可以认为过度表达细胞外基质是翼状胬肉重要的发病机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增生、迁移和趋化有重要作用,在胬肉新生血管形成6及上皮增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胬肉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有bFGF的特异表达,且复发性胬肉比原发性胬肉表达增强,肥大细胞中bFGF表达强阳性,表明胬肉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