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

ID:10963406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股市“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性“反向效应”和中期性“动量效应”。依据本文的分析,造成中国股市存在这两种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1)股市存在对上市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过度反应;(2)股票收益中存在“带头-滞后结构效应”;而这两个基本因素又是内生

2、于中国股市的特质性。  [关键词]:“反向效应”“动量效应”过度反应“带头-滞后结构效应”一、引言大量的金融研究文献表明,根据股票收益的过去表现可以对未来短期、中期或长期水平的股票收益变化进行预测。例如Jegadeesh&Lehmann(1990)对美国股票市场所做的分析发现,股票收益在1至6个月的短期水平中会出现逆转现象。Jegadeesh&Titman(1993)则认为,股票收益在3至12个月的中期水平中会出现连续性变化,即平均来讲,过去“表现好的股票”(pastwinner)的未来收益将会持续超出过去“表现差的

3、股票”(pastloser)。DeBondt&Thaler(1985,1987)研究后认为,股票收益在3至5年的长期水平中也会出现逆转现象,即过去长期“表现差的股票”的未来收益一定会优于过去长期“表现好的股票”。基于这些股票收益变动规律的实证研究结论,形成了两种改进的资产组合投资策略:反向策略(contrarianstrategies)和动量策略(momentumstrategies)。其中,依据反向策略,投资者应该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并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依据动量策略,投资者则应该买进过去“表现好的股票

4、”并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来获取超额收益。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看法,如果一国的股票投资者利用反向策略和动量策略可以在本国股市中获得异常性收益,则认为此一国的股市中存在“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股市中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可以在除美国股市之外的其他国家股市中得到确认。例如,Ahmet&Nusret(1999)发现在美国之外的其他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股市中同样存在长期性“反向效应”。Chang等人(1995)证明在日本的股市中存在短期性“反向效应”。Hamed&Ting(2000)在马来西亚股市中也发现了这种短期的“反向效应”。Rouwenhort(1998)在欧盟12国的股市中则检验出了“动量效应”。Hameed&Yuanto(2000)在亚洲6国的股市中也发现了显著性的“动量

6、效应”。Schiereck等人(1999)在对德国股市的经验分析中,则发现存在中期性“动量效应”、短期性和长期性“反向效应”。按照Fama(1991)的认识,股票收益的可预期性直接违背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假说和随机游走原理。因此,研究股市中的各种异常性现象,包括“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不仅仅有利于改进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增强投资者的理性行为,还可以用来检验一国股市的有效性并相应提升股市的运行效率。这一点,对于发展历程十分短暂、制度极不规范的中国股市来讲尤其必要。但也正是缘于我国股市的不完善性和可利用数据的有限性,制约了我们对我国股市

7、“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的深入性研究,因此国内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在这方面,王永宏、赵学军(2001)研究了中国深沪两市1993年以前上市的所有股票,实证结果显示,深沪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但没有发现显著的收益惯性策略。周琳杰(2002)则选取深沪两市1995-2000年的股票交易数据,专门考察了中国股市动量策略的赢利性特征。研究发现,在卖空机制存在的假定下,动量组合的形成和持有期限与其收益呈负相关关系;期限为一个月的动量策略的超额收益明显好于其他期限的策略。吴世农、吴超鹏(2003)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

8、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赢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明显的短期性惯性策略。借鉴这些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利用中国A股股票市场1995-2002的相关样本数据,对中国股市是否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