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ID:10974221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_第1页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_第2页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_第3页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_第4页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摘要】从亚健康的概念范畴、病因学、症状学、检测评估及流行病学等角度分析了亚健康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其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指出了在今后研究过程中的建构要点。【关键词】亚健康状态;进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日益关注。健康,已成为一大主干学科。近年来,亚健康一词被提出,并日益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率先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

2、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2003年10月美国M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十四大挑战,其中有两条就是专门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我国古代医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未病”的概念。“未病”是机体开始已有或无病理信息,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或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状态,是病象未充分显露的隐潜阶段。与现在亚健康状态所指的非疾病、非健康状态基本相似。世界卫生

3、组织(WHO)于1974年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现象,还包括心理与社会上的完满适应。根据这一定义,WHO的章程序言中提到:全世界属于健康状态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状态。赵瑞芹等[1]提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何裕民等[2]则认为:亚健康包括三条:首先,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及可明确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它可以涉及躯体上的不适(如虚弱、疲劳等)虽够不上疾病,却又偏离了健康的症状

4、;再次它可涉及到精神心理上的不适以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董玉整[3]认为: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这一概念在国内的有关亚健康网站上被普遍采用。  综合上述观点,总的来说目前达成共识的一点是: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经系统检查未发病,而自己确实感觉到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潜临床阶段、前临床阶段。  2亚健

5、康状态的流行病学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成年人占25%~48%。目前国内学者十分热衷于本课题,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调研,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有所涉及,在较发达的城市从事脑力劳动人群发病率较高,在曹露[4]的十堰市119名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问卷调查中亚健康的发生率达到了80.1%。而在不同的职业中,知识分子高达70%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部队中,由于军人职业特殊,体力负荷及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水平。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突发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及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官兵中心理亚健康状态较多

6、,边强[5]对某军队疗养院接待的疗养员322名进行问卷调查,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7.7%,而王俊[6]采用对照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对军队在职干部1325名进行调查,共有892名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7.32%。  3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  3.1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7]。1994进行了修订[8]。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分别于1992年也制定了自己的关于CFS诊断标准。依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具体疾病的症状以及自己感觉不到或被忽略的

7、状态,对照上述标准诊断。  3.2MDI健康评估法  是WHO用于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依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进行综合评价。其标准是: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3.3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确定主要依据量表测量,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Delphi法评价。  亚健康由于其年龄、适应能力、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但一般均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改变,这三方面

8、互为因果。就身体要素而言,首先为疲劳,其次涉及虚弱,免疫失调,消化不良、头昏,性功能低下的综合状态,再次仅表现为睡眠困难、肌肉酸痛、便秘等单一症状。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冷漠、无助、无望、孤独、空虚,在家庭生活、情感交流、人际沟通、知识学习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