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ID:10981796

大小:163.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09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_第1页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_第2页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_第3页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_第4页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第  七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主要包括课文《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作文7、练习7和《学和做》。《古诗两首》培养学生借助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望月》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灰椋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水》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

2、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观察夜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5.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6.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课时安排课    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24.古诗两首26.3-6.425.望月26.4-6.526.灰椋鸟26.6-6.727.水26.7-6.8习作726.8-6.9练习736.13-6.14学和做26.14No:0课题:2

3、4、古诗两首教学本课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1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疾雨变幻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一读,解句意,知诗意。(先读后解,点拨探究,逐诗逐句进行)如: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二读,看画面,想诗境。如:读这两首诗,你分别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可以看插图

4、想象,口述交流,形成整体诗境。三读,品诗味,体诗情。如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二、初读指导。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个性化调整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堂交流。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

5、弟苏辙合称“三苏”。3.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遮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

6、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No:002课题:24、古诗两首教学本课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2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在精读感悟的层次里,重在感悟两首诗写景的异同点,以加深理解,激发探究情趣。一读感悟两首诗写景的不同点: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的?二读,感悟两首诗

7、的相似点: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三读,欣赏两首诗的画面美、语言美。二、自主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再次学习交流。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