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

ID:10991856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_第1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_第2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_第3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_第4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原则【摘要】目的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安全、合理、正确的使用此类药物。方法对本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类药物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把握适应证,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就能更好地发挥本类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结论只要掌握对不良反应的鉴别判断能力及合理用药原则,其对人类的伤害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原则�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品种

2、繁多,是临床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骨关节等多部位感染的一大类合成的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并具有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半衰期长、使用方便,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发展迅速的一类药物。但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通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掌握其发生的一般规律,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9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风疹、皮疹、剥脱性皮炎、光敏反应和光毒性等症状,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此类药物之

3、间有交叉过敏问题。在多篇报道统计中皮肤过敏的发生比例在不良反应中最高,分别达到50.0%、32.9%和35.1%[1�3]。其中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诺沙星常显示相对较高的光毒性,而分子结构8�位取代基为甲氧基的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等新品种光毒性较低。在18634例不良反应中出现过敏反应的就有5614例,其中发生过敏性休克428例,占所有变态反应的7.6%。引起过敏性休克以环丙沙星例数最多(207例),其他依次为氧氟沙星(144例),诺氟沙星(28例),洛美沙星(26例),培氟沙星(15例),司帕沙星

4、(4例),依诺沙星(3例)和氟罗沙星(1例)[4]。�1.2消化系统反应口服给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消化不良、吞咽困难、流涎、胃炎,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消化系统反应是该类药物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研究统计其发生比率分别为14.6%、16.4%和19.7%,并提示此项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的刺激性和剂量有关[1�3]。剂量愈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愈高。约有1%9的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其中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肝脏有一定损害,可使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5、)、碱性磷酸酶(ALP)及乳酸脱氢酶(LDH)等暂时升高,或引起药物性肝炎,但停药或护肝治疗后可逐渐恢复。�1.3神经系统反应可见头痛、头昏、耳鸣、失眠、嗜睡、疲倦、乏力、神经过敏、步态不稳等。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精神兴奋、谵妄、恐惧、抑郁、焦虑、烦躁、震颤、幻视幻听、行为紊乱,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和攻击行为。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压升高、抽搐、癫痫样发作或惊厥。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在9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统计中有31例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均为老年患者[1]。因此老年患者在使用FQNs要充

6、分考虑患者肾功能等生理机能的改变,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和给药频次,避免药物蓄积造成的血药浓度升高。另据报道对358例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分析比较,以左氧氟沙星最为常见,占39.94%,其次为环丙沙星占28.49%、氧氟沙星12.29%[5]。�1.4泌尿系统反应9FQNs大都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其尿液中浓度高于血中浓度5~6倍,对肾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尿潴留、结晶尿、血尿、蛋白尿、肾性尿崩症、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能损害,极少数可致肾功能衰竭。临床有14年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致急性肾衰29例的报道,

7、其中8例应用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例应用洛美沙星,7例应用依诺沙星。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但疗程越长,年龄越大,肾衰发生的危险性越大[6]。故肾功能不全者更要慎用此类药物。�1.5心血管系统反应主要症状为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肌梗死、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有报道对987例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统计中发生心动过速者456例,血压下降219例,循环衰竭88例,血压升高77例,心搏停止40例,心力衰竭25例,心房纤颤25例,心动过缓2l例,心肌梗死21例,心肌缺血12例,心肌

8、炎3例[4]。统计结果对循环系统损害的比率分别为9.8%和7.32%。药物发生顺序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斯帕沙星[2�3]。198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761例患者的调查中有34例(4.8%)死亡。在瑞典32家医院对420万居民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中,在68例室性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