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

ID:1100659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_第1页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_第2页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_第3页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_第4页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重新认识关键词:基础;创新;正相关;负相关Abstract:Thereisnotanaturallypositivecorrelationbetmayresultfromtheinaccurateunderstandingofthemeaningandextentofthefoundation.InthepracticeofChina'sbasiceducation,therelationshipbetuchmoreconflictingandexclusivethanconsistencyandinteractive.Therefore,itis

2、necessarytoreexaminetheconnotationandrelationshipofthem.KeyARGIN:10.5pt0px;TEXT-INDENT:24pt">重视打基础,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且也并非应试教育所独有,素质教育同样需要重视打基础,这是基础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在应试教育中,本来具有一致性的“基础”与“创新”的关系却成了一种冲突与排斥大大多于一致与互动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所以会在“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上发生冲突与排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两种教育对“基础”与“创新”的理解有着根本性的分歧。站在应试教育的立场

3、上,所谓“基础”,基本上就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通常所说的“双基”,打基础就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现成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而其他方面似乎就不是什么基础了。至于创新,那不是基础教育所能奢望的,不是中小学生所能企及的。此外,在这种教育看来,“基础”与“创新”之间似乎也一定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正相关:“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基础扎实必然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形成。一在素质教育看来,“基础”当然首先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又远不是“基础”的全部内涵,甚至不一定是其最重要的内涵,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尤其如此。至于创新,素质教育并不把创

4、新素质的培养看得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这一是因为素质教育中所说的创新,主要是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欲望、创新的冲动和创新的习惯,主要在于对创新过程的一种体验,而不在于对创新结果的追求或创新成果的获得;二是因为素质教育中所说的创新,主要是指个体认识论意义上的创新,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中去发现个体原先所不知晓的事物,并不是指要去发现人类尚不知晓的新事物,而个体自主发现自己原先所不知晓的事物在个体认识论意义上也是一种创新。其实,对于创新,大可不必过分神秘化,即便是原始性创新,尽管这在总体上是相当艰辛、不易的,但首先在思想上也不必神秘化。这里引述一个真

5、实的小故事,也许能部分说明这个问题:多年前,有一家已经营多年的酒店电梯不够用了,打算增设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工程师瞥了一眼说:“那是难免的。”清洁工又说:“我看,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再说,那也影响收益呀。”“我要是你们”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

6、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1]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并因此阻隔了创新,东方人尤其如此。其实,创新,甚至是一些伟大的创新,有时并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难。翻开科技史,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获得有时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有的甚至是歪打正着。在这里,发明创造者的创新意识和相关的敏感性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创新思维在本质上是非常规思维,而突破常规的意识和勇气往往是非常规思维的重要条件,是逃离思维陷阱的重要前提。下面这个小故事无论是否真实,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从前,有个

7、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几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考虑,回答上来重赏,回答不上来重罚!”眨眼三天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一个小孩走向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国王命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小孩去看池塘。小孩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就说说吧。”孩子眨了眨眼说:“这要看那是怎样的桶。如果和水池一般大,那池里就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里就有两桶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