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

ID:1102763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_第1页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_第2页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_第3页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_第4页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探究[摘要]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是三者的有机融合。[关键词]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历史梳理: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简介课程的价值问题历来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学者沿着斯宾塞开辟的课程价值研究的思路,进行过各种探索,提出了许多观点,他们的目的是为课程的选择提供合乎理性的价值论基础。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随着现代社会价值相对主义和伦理怀疑论的

2、盛行,课程价值的比较研究和伦理辩护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逻辑实证主义甚至以价值命题的真实性既不能从逻辑上又不能从经验上得到检验为由,把课程的价值问题打入冷宫,使其几乎销声匿迹。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课程研究的科学化、技术化和标准化日益显得片面和狭隘,受到公众和教育界的普遍质疑,这些促使学者们重新开始反思课程的价值问题。5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学校是应一定的需要产生的,并要实现一定的价值,它的这些价值主要由课程来承载。对需要主体和客体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所谓课程价值取向是

3、指“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定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不但会影响到人们对于课程的整体认识,而且对于课程编制过程的各个环节(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由于受不同的价值理论的影响,人们在课程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美国学者米勒(Miller)把课程价值取向分为七种,由外显行为取向到内心活动取向依次是:行为的取向、学科的取向、社会的取向、发展的取向、认知过程的取向、人本主义的取向和超个人的取向。普润特(Print)综

4、合了艾斯纳(Eisner)和麦克尼尔(Mcneil)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课程价值取向1: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认知过程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和技术学取向。我国青年学者田圣炳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课程的需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需要,而把高等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细分为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三种。王珺博士则从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相关性出发,提出了高等学校课程在社会不同时期曾采取的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性价值取向,并将我国不同时期高等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演变归纳为四种形式:对

5、政治价值的赋予和膜拜、对经济价值的认可和追求、对文化价值的思考和关注及对人性价值的呼吁和倡导。他们几位的研究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实践课程价值的全景图,体现了人们在课程理论和实践中对课程目的、内容及实施等方面关注角度的差异。理性分析:高等学校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优势及局限虽然20世纪课程哲学流派纷繁复杂,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取向多元纷呈,但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上述对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可追溯至公元前3

6、92年由古希腊教育家伊索克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伊索克拉底重视教育对国家延续的作用,强调教育应为职业作准备。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明确提出了大学具有社会服务这一职能,大学要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这更是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树立了一座丰碑。5我国自孔子以来的传统是“学而优则仕”,教育一直被视为实行阶级统治和实现政治理想的工具。高等学校课程学习以“明人伦”为要旨,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文武兼备的各级官吏及其他各方面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占绝对主导地位(

7、有时甚至窄化到政治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使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两千多年基本不变,固守“六艺”“四书五经”而不曾变通。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需要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从而促进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价值取向强调高等学校课程设计应与社会现实需要紧密挂钩,着眼于使学生掌握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因其现实需要不同而对课程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等取舍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强调高等学校课程对社会需要的完全满足和优先满足。从短期来看,社会本位课程具有良好的

8、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用性较强。但人们对它也产生了质疑:社会的各种需要都是合理的吗?社会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吗?社会的所有需要都应该让课程无条件地满足吗?经验证明,社会需要独霸课程领域将使个性和知识的发展遭受严重损害。文革时期,大学开设学工学农课程导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