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ID:11039702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8-“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北师大二附中陈国治因本课题还未正式结题,本报告暂概要汇报自开展研究以来的主要认识、实践和思考。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需要:我们德育的大背景是: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化、结构复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信息多元化、复杂化和传播的便捷化,使得单一的传统德育模式或具体方式在成效上更加弱化了。必须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与方法。而我校德育还有其小背景:学校在保障管理有序,实施人文教育,促进自主发展,深化有效教学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素质教育与升学水平相互促

2、进,取得了业内和社会上广泛认可的教育效益。显然,我校教育教学已经处在一定的高位上,学校发展进入了“高原期”,要持续保持这种高位和领先,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条件的改变有进一步的突破。当前,相应于我校教学工作中“有学教学”理念与策略的提出,德育发展的问题是,需要提炼一种高位的德育理念及相应操作策略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引发德育实效新的增长点,通过全体老师的创造性实施而提升学校德育文化,从而对德育实效增强和巩固起持久的影响。究竟应该更加突出诸如生命教育、环境教育、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还是爱心

3、教育、规范教育、礼仪教育,亦或是责任感教育?凡此种种,关于教育目标和主题的侧重,不是最难的,也不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德育发展中第一要回答的不是从这样角度发出的问题,也并不应当停留在成功教育、挫折教育或是生活德育等范畴。需要从德育“模式”角度来思考和回答上面的问题,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找到一种好的中介,因为“模式”关注的是德育“目标”和“主题”之下的“内容(题材)”和“形式”。2.我校坚持的教育核心理念:我校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主张是“尊重学生自

4、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我们要坚持的我校德育特色是“人文教育”、“自主发展”,这两者都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其平等人格、尊重其精神自由、尊重其主体自觉、尊重其思想创造۰۰۰۰۰۰),反对简单的灌输和管束,反对单一的说教。为此,我们要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提升这一理念,固化这一理念,并使之建立一套操作模式。选择“欣赏型德育”模式,正是它的理念和我校人文教育和学生自主性发展的主张与理念是兼容的,因此,我们这两项教育特色和传统是我们开展新探索的基础和有利条件。3.德育美学观的理

5、论感召:“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一句动听的话语,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这不正是我们当前德育的呼唤吗,这不正是我校核心教育理念的一个追求吗?我们能做到这样吗?为什么很多时候德育没做到这样?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种境界?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给了我们关于德育的一个新的哲学思考,在此基础上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又给了我们对上述疑问用实践进行积极回答的信心和鼓舞!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欣赏型德育模式”,则是理论研究之幸、教育实践之幸、我辈学习之幸。二、课题理论支撑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

6、的理论基础是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檀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建构了德育美学观——审美育德论、立美德育论和至境德育论。1、审美育德论:审美活动具有三大特性:储善性、导善性和立善性,因而具有育德功能。审美活动的储善性,是指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中善性的储存(或潜在)形态。审美活动的主体——人自身具有储善性,“储”首先是人的“内存”;另外,某些审美活动的对象也有“储善”的一面,审美主体可以从美的事物中观察到人类认知的自由、人类伦理智慧的闪光,从而唤醒人的道德良知,实现道德上的超越和提升。即,道德内容或善性是内

7、储于主体心理结构和外储于美的事物的形式之中的。这种内储可以通过审美活动得以唤醒、外显、现实化。审美活动的导善性,是指通过审美可以导向或达到善的特性。根据有二:一是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人在审美,就意味着他在观照物的外观、形式、精神,而非物的实用内容或功利,审美活动要求主体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对当前功利的拒绝,其直接结果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实现超功利的主体自由);二是审美活动的人类整体性(人在审美时,即便是独处,实际上也远非一人,因为脱离社会性的纯粹个体囿于自然感性和一己之私,无法审美,无法在审美对象中观照到人

8、类的伟大与空灵;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实质上是在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类的全息对话,是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世界上并无脱离真和善的纯粹和绝对的美和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本身就有向善的一面。审美活动的立善性,是指审美活动对于提高人的德性不仅在于不经意的陶冶,而且对于道德人格的塑造具有高效性和创造性。因为道德和道德教育究其实质来说是内省和自由的(他律只表明规范的外在性),而美的创造和欣赏都能够创造真正道德文化教育的第一前提——精神自由。尽管如此,檀教授认为美育育德功能有其阈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