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

ID:11045798

大小:71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09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_第1页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_第2页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_第3页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_第4页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民法中的_善意_及其法律适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法学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论民法中的“善意”及其法律适用院(部):法政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112姓名:学号:2011131037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年8月25日17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目录摘要………………………………………………………………………………Ⅱ一、前言…………………………………………………………………………..1二、我国民法中的善意……………………………………………………………2(一)善意的概念………………………………………………………………….2(二)善意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2、…………………………2三、善意的认定…………………………………………………………………….4四、善意在我国民法中的应用……………………………………………………5(一)善意取得…………………………………………………………………….5(二)善意占有…………………………………………………………………….5(三)善意添附…………………………………………………………………….6(四)表见代理制度………………………………………………………………..6五、结论…………………………………………………………………………7参考文献………………………………………

3、……………………………………817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摘要在民法上,过错是用以表示行为人主观状态的最常见的民法学范畴,但除此之外,善意和恶意也是用以表示行为人主观状态的术语。无论是民法法条中还是民法学论著中,善意和恶意这一相互对立的范畴经常被援用或论及,从罗马法到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以至我国的民法通则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对于善意和恶意在民法上的研究不可忽视。正确认识善意,完善各种善意制度,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市场秩序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善意;恶意;过失;适用17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一、前言善意恶意是民法中一对重要的范畴

4、。在民法中善意虽是附随于其他制度中,但也自成体系。善意在民法中具体体现为善意占有,善意取得,善意第三人,善意侵权等相关制度。关于善意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积极善意消极善意之说,有从过失与善意关系来定义,还有主客观善意之说,还有认为善意恶意实质只是知或者不知之说。然而各种论述都缺乏体系分析。民法中的善意究竟是什么呢,善意与过失是什么样的关系,善意有能否仅用“知”来代替?这是论述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更加科学的认识善意,以便使其得到更好的适用。17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二、我国民法中的善意(一)善意的概念  善意是一个无实体意义的抽象的概念,其拉

5、丁语为Bonafides,英语为goodfaith。善意起源于罗马法的占有时效,但罗马法并没有给善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通过善意占有和善意购买人等具体制度加以体现。就善意本身含义而言,包括“信用”、“诚实”、“真诚”、“公开”、“不含有欺骗和伪装”,它存在于人们的理念之中。(1)在民法上究竟什么是善意?很难给其下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它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制度加以说明。《牛津法律大辞典》的定义为:“如果一个人诚实行事,即不知道或无理由相信其主张没有根据,他就是善意行为”,“当该人得知应知表明其主张缺乏法律根据的事实,则不存在善意”。〔2〕有

6、的学者将善意概括为“不知某种情形存在。善意为一种事实。”(3)其中都毫无例外地援用善意和恶意在民法上的运用如善意取得等加以补充解释。  上述两个概念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前者未能全面地概括出善意是行为人认为其行为是合法的或有正当权利基础;后者的概括过于抽象,不易掌握。我认为,民法上的善意是指,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不知道或无法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而认为其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的相对人有合法权利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一概念揭示了善意的三项基本内容:(1)善意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和理念之中;(2)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不

7、知道或无法知道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3)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其所为的民事行为合法或其行为相对人有合法的权利基础。否则不为善意。(二)善意的相关概念1、恶意 恶意作为相对于善意的概念,同样起源于罗马法,但罗马法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和善意相伴出现,通过具体制度的恶意占有得到体现。《牛津法律大辞典》载:“恶意是用于行为人不诚实心理状态的一个术语,即其明知缺乏权利,或者相反,不相信他的行为具有合法正当的理由。”〔4〕有的学者认为“恶意,作为与善意相对,指明知某种情形存在”。〔5〕综上,17法政学院法学专业学年论文民法上的恶意是指,行为人在从事民事行为

8、时,明知其行为缺乏法律根据或其行为相对人缺乏合法权利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在特定情形下,行为人应当知道而因可归责于该行为人的重大过失而未知,也可以构成恶意,由此可以看出恶意的基本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