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

ID:11051566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_第1页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_第2页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_第3页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_第4页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主要任务: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  (2)时间地点:1949.9   北平(3)内容:通过《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府主席;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 新中国成立(1)标志:开国大典 1949.10.1(2)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百年来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3. 西藏和

2、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代表人物:阿沛·阿旺晋美(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抗美援朝1.原因:(1)轰炸东北边境城市危及到中国安全(2)第七舰队干涉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时间和人物:1950——1953年  彭德怀(与其有关事件:百团大战、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3.目的:保家卫国4.结果: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5.英雄人物:舍身堵枪口——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1. 

3、     背景: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2.      文件:1950年,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都为私有制)3.      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4.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4课   工业化起步—— “一五”计划1.      时间:1953——1957年2.  

4、    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      基本任务:发展重工业(集中于东北)4.      成就:鞍钢公司、长春一汽(解放牌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注意观察教材图片)5.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6.      1954年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1.      含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5、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方式(形式):农业引导加入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          手工业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3.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赎买政策4.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的变革: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完成

6、,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      中共八大——良好开端(1)     时间地点:1956年  北京(2)成就:正确分析了国内矛盾(3)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2.      失误:(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后果:“左”的错误严重泛滥。3.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大庆油田——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2)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

7、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1.      发动:1966年,发出文革决议,成立文革小组。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斗争。2.      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至死。3.      “二月逆流”,老一辈革命家对文革错误做法提出了批判。4.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5.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  文革结束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1.      背景:(1)“

8、文革”后,党内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2)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  时间地点:1978年  北京3.  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4. 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拨乱反正;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5.党的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1921.上海1935.遵义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