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ID:13873619

大小:7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4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_第1页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_第2页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_第3页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_第4页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届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时限范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一、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②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探索提供了条件。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胜利的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①党的正确领导;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③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建立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⑤组织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讨论建立新中国问题。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决定首都、国旗、代国歌、选举国家领导人。《共同纲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

3、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条件: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掩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意义:结束了帝封官长期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不曾有过的国家,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4、渡,奠定了牢固的基石;11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5.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6.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建立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新建国营企业、三大改造等手段,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结论:1956年底,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重点理解:(1)关于“一五计

5、划”背景、条件:国内战争结束,人民政权的建立;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大改造”的展开,公有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基本掌握了经济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劳动力。国际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的警示。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的一大批大型工业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国家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的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理解: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要首先从重工业

6、开始?(2)关于“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通过国家政权力量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造方法:和平手段,(与苏联的异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促进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转变,公有制在国民经济占据了绝对地位,人民成为国家经济主人,从根本上否定了剥削制度;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准备经济基础。11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1978年)1.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得失(1956—1966)得:《论十大关系》、中共“

7、八大”、国民经济建设的“八字方针”、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论十大关系》: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述了农轻重、沿海与内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这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设想。1956年,中共“八大”:①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的需求当前现实之间的矛盾。②总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中国。③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意义:“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自己的社会

8、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