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

ID:1106136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上传者:U-3335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_第1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_第2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_第3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_第4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学生探究能力一种体现,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是学好科学学科,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育中,经常存在这样三种现象:第一种,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认为书上和老师都是对的,缺乏问题意识;第二种,学生不敢提问,低年级学生有的天生胆小、害羞,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日趋复杂,不是怕问题不好、不准确引起学生的耻笑,就是碍于面子,不爱提问;第三种,有的学生爱提问,但问题总是不着边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问环节多被教师所取代。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以上不良现象呢?下面浅谈笔者在高年级科学教学中的一点对策。一、培养学生要问6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教师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获得新知,逐渐养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要我问”到“我要问”的意识。1.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问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所以要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师应该首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就会对学习科学更感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在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1)创造参与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随着兴趣的增强,许多问题也就容易被发现和提出。例如,在教授五年级“杠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笔者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实验凳,上面放上垫木,又找来一块长木板放在上面组成一个跷跷板。笔者告诉同学这就是一个杠杆,自愿结组,要求每组同学胖瘦悬殊,比较瘦的同学还要把比较胖的同学翘起。学生纷纷结组参与,玩过之后问题也如泉涌,“老师,是不是人离中间越远越省力呀?”“老师,是不是人离垫木越近越费力呀?”随后学生又自愿结组,按照老师的要求用杠杆尺进行杠杆的作用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问题。学生参与了,兴趣有了,问题的闸门也就打开了。6 (2)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多关注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调动探索求知的高度热情。科学教师把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得越紧,学生就会越关注,越有兴趣。例如,讲授首师大版科学“勺柄是怎样热的”,笔者在讲桌上用酒精灯给一个大烧杯加热,里面放的不是实验材料里的金属棒、橡胶棒、塑料棒,而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勺、铝勺、木汤勺和带橡胶柄的不锈钢勺,同时放进烧杯里。让学生猜想并摸一摸(注意保证不会烫伤学生)。由于这是学生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现象,他们兴趣很高,争先恐后上来试。这时,笔者引导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是不是铁容易热呀?”“橡胶不爱热吧?”“木头可能也不爱热”“铝最爱热是吗?”接下来再组织学生运用实验材料认识热传导,进行对比实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就非常容易了。(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既拓展了课内知识,又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探索兴趣,涌现出更多的新问题。随着我校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仪器增加了许多。科学实验室里有了水族箱、小鱼缸,而且我校还专门特批了一块“试验田”(我校地处农村)。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种植科技小组、养殖小组和航模组。学生的兴趣非常高,课余时间总是第一个去看看自己的小玉米、小葫芦、小6 豆苗长高了多少,自己的小金鱼饿不饿……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学生对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兴趣,而且问题不断。种植小组的问题有“种子的结构是什么?”“它是怎样长大的?”等;养殖小组的问题有“金鱼靠哪个鱼鳍前进?”“小金鱼是怎样出生的?”等;航模小组的问题有“飞机为什么会飞?”“它是怎样升降的?”等。学生们都是在参与了兴趣小组后,在实际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而后笔者就与学生针对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如,玉米种子发芽的时间;金鱼多长时间喂食;飞机模型没有垂直尾翼不行等。学生有了发现,增长了知识,兴趣也就更高了。2.设计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问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在认知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促使个体从事智力活动。教师如果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就会激起其惊奇感、好奇心,从而提出问题,并促使个体努力去理解新观点,学习新知识。6 如“骨骼”一课是(首师大版)小学科学第7册“身边的运动”单元中“人体运动”的内容。当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和骨骼模型,看到肋骨有保护人体重要器官的作用时,发现肋骨是拱形的,用原有的知识就不能进行解释了。这时学生疑惑了,“为什么肋骨是拱形的呢?”笔者针对学生的问题自制了肋骨模拟实验教具和拱形承重实验教具(见图1、图2、图3)。学生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发现了肋骨是拱形的秘密,即拱形不易变形,有缓冲外力的作用,能更好地保护内脏器官。二、让学生敢问小学生好奇心强,遇见任何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然而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小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不敢向老师提问。他们害怕遭到批评和嘲笑,尤其是基础差、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爱提问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6 如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胀冷缩”这一课中,笔者通过演示水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讲解什么是热胀冷缩,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全班交流,概括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时,笔者注意到一个平时特别胆小的男生,把手举起来,又放下。笔者猜到他肯定有问题,于是把他叫起来,和蔼地问:“你有什么问题?”之后,这位学生课堂上表现大胆了许多,“老师,我家昨天把啤酒从冰箱的冷冻室里拿出来,啤酒炸开了,您不是说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这是怎么回事?”笔者故意假装听不清楚,“你能再说一遍吗?”这个学生声音放大了些又重复一遍。“同学们,这个问题非常好!大家应该像他一样平时注意观察、思考,咱们大家给他鼓鼓掌!”这个举动出乎他和所有人的意料。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同学向他投去赞许的眼光。“你们平时遇到过吗?谁能解释一下?”很多学生都表示遇到过,但不知是怎么回事。然后笔者解释了水的反膨胀现象。之后,这个学生慢慢地在老师的关注下敢于提问了,可见和谐的氛围会解除很多胆小的学生心中的顾虑,更能释放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疑问。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