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

ID:11082349

大小:4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9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_第1页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_第2页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_第3页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_第4页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2011年第07期总第285期前沿ForwardPositionNo.072011SumNo.285发展哲学视阈下社会和谐的制度建构与定格问题张志勇(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重庆400041)[摘要]发展与和谐看似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对立统一,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和谐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制度是为了规范人们的交往活动,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实现和谐,促进发展就是要止确处理好民主与民生问题,将社会和谐与发展定格在完善民主,改善民生的制度创新巾去.[关键词

2、]发展;社会和谐;民主;民生;制度建构[中图分类号]K0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11)07—0067—05一,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社会制度不断变革的内在动因之一,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美好追求.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在希腊语中,"和谐"(harmonia)最初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古希腊爱菲索学派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造成和谐"的思想,在他看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对立与和谐,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是事物中的对立面的统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包含有对立的倾向

3、,"既是和谐的又是不和谐的".毕泰戈拉学派正式将"和谐"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提"美德就是和谐","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的善与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在毕泰戈拉学派看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于和谐.美是和谐,友爱是和谐,音乐是和谐,灵魂是和谐,连天体也是和谐的.当然,毕泰戈拉学派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也不忘记对于对立的研究.西方哲学一开始就具有朴素的辩证的性质,和谐就是针对对立斗争而提出来的.古希腊人不仅认识到对立斗争的重要性,赫拉克利特说"正义就是斗争",而且也认识到了和谐对事物发展同样重要,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完全的.到了近代,面对资本主义产

4、生与发展的血腥史以及对人的片面性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试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圣西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从事劳动,不允许有特权,任何人对人的剥削都应由人对自然的开发所代替.傅立叶认为未来的社会制度必须保证按照人的愿望自由地选择劳动.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欧文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建立"新和谐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相处,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尽管后来处于种种原因,"新和谐公社"失败了,但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人人

5、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尝试,为马克思主义产牛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消灭一切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没有阶级,剥削,压迫,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劳动,产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国家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只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分工是基于自愿[作者简介]张志勇(1978~),男,河南许吕人,哲学博士,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发展哲学.?67?而非强迫,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的确是参照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一些原则,但是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基

6、础上,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且也从实践中找到了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途径,方式以及步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国语?郑语》提出"夫和实而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易传》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贞",认为事物保持完美和谐就能顺利发展.《淮南子?汜论训》认为"和者,阴阳调,let月分而生物".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该尊重和保护A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强调人应该以尊重自然规律为

7、最高准则.《中庸》提出中和是天下的根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张载提出"民胞物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和谐相处,要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能和谐相处.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王道治国与统治天下.王道论者认为君主以德服人,靠礼义仁德治理天下来获得别人尊重,而不是依靠武力或者暴政."夫如是,故远人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