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ID:11090017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_第1页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_第2页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_第3页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ady_lulingling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夸张 对比 疑问 对偶 反问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如、好比、宛如犹如

2、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3、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Eg: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

4、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Eg: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Eg: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

5、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4Lady_lulingling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

6、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

7、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

8、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