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

ID:11091972

大小:17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___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课:李春华副备课马仕贵 一、单元教材简说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

3、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三、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6、培养

4、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四、课时安排5、古诗两首2课时6、爬山虎的脚3课时7、蟋蟀的住宅2课时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课时语文园地24课时黄粮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计划课题5.古诗两首第1课时总第16课时时间:9、14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3.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

5、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听好了: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苏轼)。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3.检查预习,指读正音二、

6、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3.交流学习所获。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6.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8.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7、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三、熟读成诵,领悟诗请1.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四、收集材料,拓展学习二次备课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从而引入新课。因为本首诗没有生字,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相互间指正,读好,也能落实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形象认识能较快帮助他们区分理解。板书设计: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宋)苏轼教学后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降低难度,落实积累与运用。要想认清一个事物,要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多角度观察。突破难点

8、,变深奥的道理为学生的内化动力黄粮镇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计划课题5、古诗两首第2课时总第17课时时间:9、16教学目标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2.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