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

ID:11102307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_第1页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_第2页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_第3页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_第4页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雨果小说创作中的狂欢化审美观念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追溯了雨果狂欢化审美观念形成的渊源,分析了狂欢化的主要特征以及狂欢的世界感受在雨果小说创作中运用。雨果的狂欢化审美观念旨在破坏了官方的、等级制的事物与事物间的

2、空间联系,建立起意想不到的毗邻关系,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新的世界图景。  关键词:雨果;狂欢化;审美观念;世界感受    在中世纪人们的生活中,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诙谐的表演或仪式占了巨大的位置。在一年一度长达三个月的节日里,人们尽情狂欢,“人回归到了自身,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身是人。人类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性,不只是想象或抽象思考的对象,而是为现实所实现,并在活生生的感性物质的接触中所体验到的。乌托邦理想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在这种绝无仅有的狂欢节世界感受中暂时融为一体”。[1](P12)而一向以关注人与社会生活为主的作家,便不可避免的在作品中描写源于中世纪狂欢节上的礼仪和习俗

3、,极力渲染狂欢节的节日氛围,揭示这一具有独特意义与精神的节日,浸透了狂欢节的思维,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狂欢化审美观念。雨果就是其中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小说创作中采用中世纪的广场诙谐文化,以狂欢化的审美态度赞扬人文主义的精神和自由的人性,以亵渎、嘲弄的方式颠覆宗教的神圣性和王权、司法制度的腐朽性,揭示出宗教人士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虚伪、荒淫与堕落。    一、雨果狂欢化审美观念形成的渊源    中世纪狂欢节的仪式庆典与拉伯雷创作中的狂欢思维是雨果狂欢化审美观念形成的主要渊源。在古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的欧洲,狂欢节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在各个阶级的文化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所体现的独特意义及其

4、精神,以及它在其发展的所有阶段上,对欧洲人的观念和行为,对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其中包括文学的发展,所给予的巨大影响”。[2](P71)在当时与狂欢节性质和风格相近的其它民间节日都早已衰亡或蜕化到难以辨认时,它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一直延续下来,“多少世纪以来它不只一次被描写过,甚至在其发展晚期,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狂欢节还以十分清晰的、尽管是已经贫弱的形式保留着民间节日因素的某些基本特点”。[1](P249)  在雨果生活的19世纪,人们每年还在欢度传统而盛大的狂欢节。雨果在给他的情人朱丽叶的信中记载了1833年狂欢节的最后一天的情景:“我永不会忘记从你家里出来的那个早晨,令人销魂。晨曦中,大雨

5、滂沱,狂欢者带着脏兮兮的假面具,大声喊叫着从古尔蒂耶街下来,涌上庙宇林荫大道,我们都醉了,他们是醉酒,而我则沉醉在爱里”。[3]雨果一方面沉醉在一年一度狂欢节的自由、平等与欢乐的感受中,另一方面他用心研究“民间诙谐文化在文学领域里最伟大的表达者”——拉伯雷,并提出了颇有创见性的评论,受到了研究拉伯雷的专家巴赫金的高度赞扬。雨果吸收拉伯雷民间狂欢化创作思想的真髓,逐渐形成自己的狂欢化审美观念。同时,作为浪漫主义文学旗手的雨果,一直在文学领域与伪古典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他针对伪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提出了“浪漫主义其真正的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这一口号,目的是要求文学能自由的表现理想、

6、情感和自我。浪漫主义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回归自然,回到中世纪”,因为只有自然的文学以及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才是清新的、自由自在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与伪古典主义陈旧的、古板僵化的、日益腐朽的文学不可同日而语。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中的狂欢节思维正好契合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思想,因此它被雨果借鉴过来既作为投枪与匕首打击伪古典主义,又作为保护浪漫主义理论的一面盾牌,用来丰富了他的小说创作,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他的狂欢化审美观念。    二、狂欢化的主要特征以及狂欢的世界感受    巴赫金把“包括一切狂欢节的庆贺、仪式、形式”统称为“狂欢”,它所指的狂欢是不分演员与观众的演出,所有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人人

7、都积极参与到狂欢中。严格地说,狂欢不是表演,而是生活在狂欢中,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规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狂欢节特有的主要特征包含了“狂欢节的笑,加冕和脱冕,易位和换装的象征意义,狂欢式的两重性质,还有狂欢式自由不拘的语言”。[4](P269)狂欢节上形成的一整套表示象征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表现了统一的狂欢节世界观,这种语言无法充分地准确地译成文字语言,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转化为同它相近的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