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

ID:11108537

大小:11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_第1页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_第2页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_第3页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_第4页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v生命化课堂的实验研究:主要目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v生命化课堂的深化研究:重要标志——贯彻落实《课程标准》v贯彻落实《课程标准》需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估)一、为什么要推行“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一)教育理论的依据泰勒原理:在编制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时必须回答:(1)学校应该实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选择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

2、标正在得到实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整套理论和案例分析都是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而设计的。(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评价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三)现实存在的问题1.目标确定的问题不重视教学目标

3、:目标定位不准:如果10个语文老师在上同一篇课文,结果上出了10种不同的语文,那么,这是国家课程吗?这还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吗?如果你知道了要去何处,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到达那里。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其实都是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意味着不知道“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表述,也就意味着难以把握“怎么教”的方向。2.评价实施的问题学习之前缺少诊断性评价:省教学能手评比:《人的性别遗传》注重教学,而忽视评价。我们往往强调“教——学”9活动(手段)的成功,而不是学生学习(目的)的成功。这导致教学中出现“替代”和“遮蔽”现象。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重视不足,也研

4、究不足。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过于依赖课堂小测,缺少在过程中的评价,导致教学设计缺少层次。课堂小测很多都是考查识记、知识再现的题目,与教学目标吻合度不高。企业界的流行话语:“如果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就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衡量;而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就是评价。3.教学盲目性的问题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经常会出现“三张皮”现象。导致“为写目标而写目标”、“课堂教学穿溜冰鞋”、“课外作业的质量低下”等种种问题。所以,教学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并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5、,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使教学能够始终围绕目标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最终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目标、评价、教学这三个问题是三足鼎立的,这三条腿都应给予相等的重量,它才会稳固;如果三条腿中的任何一条腿被移去或没有得到均等的关注,它的稳定性也将失去。二、“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案例解读《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文登二中徐方圆目标:探索……过程:通过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复习及对全等与相似内在联系的分析,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猜想相似的条件。1.学生对AA进行验证2.组织学生对其他猜想进验证。3.练习: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设计要点:1.准确定位目标——探索三角形相似

6、的条件2.教学依据目标进行——体现探索的过程3.评价——围绕目标,评在重点、难点教学反思:1、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认识。2.课堂上对问题的“放”要“放”彻底。其实把问题放下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使全体学生“动”起来。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放下去”,才有可能从学生生成的资源中解读出学生的初始状态,使教学有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并且在学生初始状态的起点上促进变化和实现发展。3.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收”要到“错误”。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是教师的巨大财富,因为“

7、正确”很多情况下都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收”,首先要改变教学“视而不见”的现象,从只关注正确的答案,转换到重视学生的困难分析和错误解读。善于主动去捕捉错误、应对错误,才有可能把学生的“错误”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获得错误背后的成功。4.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收”要到“思维过程”。要从只关注结果的呈现,转换到重视学生思维状态中相关信息的捕捉,把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