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

ID:1112760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_第1页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_第2页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_第3页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_第4页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陕西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已成为陕西省“十二五”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基础和关键。  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现实需求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和发动机。但是传统农业对经济增长难有作为,唯有农业现代化才能推动经济腾飞。因此,如何把传

2、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成为核心问题。他强调,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难有作为的一个原因是储蓄少,投资低;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传统农业投资收益率太低。而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进行农业技术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投资收益率,它是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  1960年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认为,在经济准备起飞阶段,经济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起飞,生产发展方式就要发生急剧变革。在这一时期,一要以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使人民的生产生活向现代化发展;二要长期、大范围地提高投资率,并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其资本源于农业和开采

3、业生产率的提高。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刘刚(2010)和罗正月(2009)从生产方式变革的内生演进过程和马克思关于小农经济趋于衰亡的论断来看,小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造成消灭它自己的物质手段。当然,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对技术进步的推动,受制于知识的积累和社会平均教育水平;市场交易的范围,受交易效率水平的限制;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易则受制于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个别分工和要素交易则受制于社会的储蓄水平和资本积累速度。但是在这种社会演变过程中,这种转变是具有社会必然性的,是农业生产社会变革的必然

4、规律。陕西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转变,就必须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历程来看,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05年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内涵从一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2010年一号文件又强调要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经济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

5、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陕西中观经济政策来看,不管是从“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到“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还是从“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到“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以上专家学者的分析研究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对于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陕西农

6、业要实现起飞,必须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发展质的飞跃。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1)小农经济灭亡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2)从小农经济质变到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根本。(3)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转变,增加储蓄和提高投资收益率至关重要。(4)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受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5)要建设西部强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是必须的选择。  二、陕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  1.生产要素和资源大量外流与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生产要素和资源之间的矛盾。依据舒尔茨的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和罗斯托的经济发

7、展阶段理论,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收益,就需要高技术、高投入、高素质支撑,而这是传统小农经济不具备的。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城市、工业偏好,农民收入低下、农业比较利益和农村居民购买力低下的实际结果也是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市场化作用的明显体现。实践表明,近10年来陕西农业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作物之间的比较利益长期以来变化不大,这也就是说农业生产长期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农业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从农民收入增长来看,陕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