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

ID:11134562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_第1页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_第2页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_第3页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_第4页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变换文本”教学论文“变换文本”教学指的是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有意将课文的句子或段落,在形式或内容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写和更换,并把变换的内容与原文进行优劣比较,在改换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味文本在语言、内容、结构和“变换文本”教学指的是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有意将课文的句子或段落,在形式或内容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写和更换,并把变换的内容与原文进行优劣比较,在改换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味文本在语言、内容、结构和手法等方面的特色。“变换文本”的教学,作为一种别有情趣的教学创意,早就引起了许多老师的重视和研究。比如余映潮老师教散文《那树》,曾经设计了“读文改写”的教学方案,其教学思路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改

2、写促进对文本的解读。“变换文本”用之于课堂教学,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来,文本的变换提供了另外的解读视角,更为有效地吸引学生专注于文本解读;二来,有关文本的变换的优劣讨论,让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有趣有味,课堂更富有挑战性和愉悦性。在课堂教学中,“变换文本”的教学可以有词语的置换、句子的更改、段落的更改、内容的替代和体裁的变换等等形式。一、在替换词语中开拓思维天地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老师在《你是我的同类》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机智的“变点睛句”的环节,教师抛出一个富有智慧的问题——我们把这句话“不是吗,孩子”中“孩子”换成其他的词行不行?大家现在默读一下这首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你认为这个“孩子”可以

3、换成哪些词?道理何在?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认为“孩子”最好是不要变,有的认为可以变成“亲人”,有的认为可以改成“亲爱的”。程老师因此提示,换成“爱人”可以,换成“父亲”、“母亲”也可以。再进一步,那些草木、环境、大自然……还有其他的关系都可以。甚至对信仰宗教、信仰神的有些民族,可以换成“上帝”。如果从伦理道德审美来讲,最后两个字还可以改成“善良”、“美丽”。程老师通过改变诗歌的点睛句“不是吗,孩子”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验世界上一切美好情感,把诗歌的情感内涵进行了全面拓展,激发了学生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样的变换文本,其实质就是充分拓展了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引导学生去体味文本之美。而且

4、这样创造性的文本变换,本身也提示了语文创造性学习的方法,程老师告诉学生:“这样读会激起我们的创造欲望。就是说,有时让自己创造性地加点东西,减点东西,味道可能不同。”二、在更改句子中激荡思想活水教学《荷塘月色》时,要讲授通感修辞,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只从概念入手,学生肯定茫然不解。于是我选择了“微风过处,达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通感句子,改写如下:其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海天相接处若隐若现的云彩似的。其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三月里树梢上时断时续的杨柳风似的。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句子,“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海天相接处若隐若现的云彩”是视觉,

5、“三月里树梢上时断时续的杨柳风”是视觉,有了具体的例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通感即是感觉之间的转换。学生之后就能仿写出佳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天外飘来的悠远的钟声似的(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的抚拍似的(触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的绵绵微笑似的(视觉)”。教学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前四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构成了比兴关系,这是个难点。于是,我对这个句子进行了两次改写。师: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张爱玲说:“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蚤子。”有句网络流行语说:“人生就

6、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下面我就仿照这两句话把鲍照的这两联改写一下:人生不过是平地四散的水流,沿着不同的轨迹流淌,贵贱穷达便赋予了不同路径的坦然。人生是有使命的,怎能让空坐愁叹左右信念的取向,摇摆生命的方向呢?这样的改写,把鲍照的诗歌放在了张爱玲名言和网络流行语的框架中,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他们会心地笑了,在笑声中理解了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改写到这里,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但我还不满足。这里为什么要以“泻水置平地”而不用别的为比喻呢?我又对这个句子改写了一次。师:下面我来换个比喻:“花发同一枝,飘茵堕溷各不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飘茵堕溷”的比喻是跟鲍照同时的思想家范缜在

7、《神灭论》里提出的,他认为人生的命运的区别,就如一棵树上的花同开在一枝,随风而堕,花飘落在茵席上就有了富贵的好运,而坠落在粪坑里则有了低贱的命运。大家觉得我换的这个比喻是不是要比鲍照的好?生1:好不好一下子不敢确定,但我觉得意思都是一个样,水的流向带有偶然性,花的飘向也带有偶然性,人的谁贵谁贱也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生2:我看过一个资料,“泻水置平地”这个比喻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世说新语·文学》篇载刘尹曾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