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ID:11139323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生特点  1.1病原  2种病害的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厚垣孢子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具明显细刺;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黍轴黑粉菌,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色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  1.2症状  1.2.1危害部位。玉米黑穗病危害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等幼嫩组织[1];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显症。  1.2.2发生时期。玉米黑穗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1.2.3症状。玉米黑穗病所侵害部位,能形成肿瘤,肿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

2、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成熟时变为灰白或灰黑色,破裂后散出黑粉[2];玉米丝黑穗病雄穗染病时,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雌穗染病时,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散乱的黑色丝状物,苞叶破裂,黑粉外露,散出黑粉。  1.3发病条件  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品种抗性、种植制度、菌源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①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高温高湿或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抽穗前后最易感病。②种植感病品种促进了玉米黑穗病的发生。甜玉米较马齿型玉米易感病,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易感病,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抗病力强。③种植制度与玉

3、米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套种玉米播种期早,与小麦共生期长,幼苗生长弱,不抗病,若有昆虫危害,增加了玉米苗感病的机会;管理粗放、植株抗病力下降、密度过大、施肥单一等造成植株生长幼嫩,不抗病;连作重茬,导致病原菌积累,田间发病重。④土壤有机质少的砂质土,田间的冬孢子易保存其活力,翌年的病原菌多,侵染力就强;反之湿润多雨的地区,土壤肥沃,易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冬孢子存活量低,该病发病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种植密度、菌源数量、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3]:①合理轮作发病轻;管理粗放,发作重。②玉米播种至出苗间的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同一茬口条

4、件下,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砂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播种时,整地质量好的发病轻,播种浅的比播种深的发病较轻;温度偏低有利于病菌侵染,低温拉长了玉米出土和幼苗发育初期易感病阶段,给病菌创造了更多的侵染机会。③易感品种连作有利于土壤带菌量增加,因丝黑穗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2~3年。因此,种植易感品种,会使土壤病菌迅速增加。冬孢子侵染温度20~30℃,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不利其发病。  1.4传播途径  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都能在土壤、粪肥或病株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能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病残体上越冬的

5、厚垣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导致发病。玉米黑穗病以冬孢子侵染植株,后期形成成熟的肿瘤,肿瘤破裂,散出的厚垣孢子还可以再侵染,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厚垣孢子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38℃,最低5℃。玉米丝黑穗病越冬的厚垣孢子与玉米播后发芽同期,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病菌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产生大量冬孢子,冬孢子侵染适温20~30℃。  2防治对策  2.1调整品种种植结构,选用抗病杂交种  一是选用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二是选用耐干旱品种;三是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黑穗病的品种有农单5号、浚单20、农大60等;抗丝黑穗病的品种有费玉13、齐单1等。  2.2加强栽培

6、管理,培育壮苗,适时晚播  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及时防虫治病,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大豆、花生、马铃薯、油料作物等轮作换茬,适时浇水,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2.3消灭病菌  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同时深翻土壤,施用不带菌粪肥,减少病菌。防治玉米黑粉病,一定要将拔除的病株、割除的毒瘤及清除的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要喂牲畜、沤肥或随意丢放,以防粪肥和土壤带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时,要及时拔除病株。  2.4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  适当推迟玉米播种期,避开侵染高峰,播前晒种,精细选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耕耘耙平,适当浅播,缩短出苗(下转第218页)  

7、(上接第216页)  期,能提高种子出苗率,确保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几率,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4-5]。  2.5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出苗,提高苗期抗病性。  2.6药剂防治  2.6.1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7%用量拌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7%用量拌种。  2.6.2防治玉米黑穗病。玉米出苗前可用15%三唑酮粉剂750~1000倍液喷雾;花期喷50%福美双粉剂可降低发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