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

ID:11149805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_第1页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_第2页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_第3页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_第4页
资源描述: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超重与失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超重与失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进行我的说课。首先我进行教材分析《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同时也是航天技术与事业发展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可见,课程标准对本节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是认识层次;但提出了过程要求,即通过实验达到知

2、识目标。《超重与失重》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第7节。教材内容突出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且密切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及科技发展,教材特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超重与失重也有了一定的体验。然而学生会存在错误的前概念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或超出了某个标准值;失重就是物体失去重力。此外本节内容与航天科技紧密联系,学

3、生对此有着持续的热情,同时高一学生对物理实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都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三、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2)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3)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与失重现象。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2)经历理论推导过程,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超重与失重例

4、子和日常的小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物理源于生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2)通过介绍超重与失重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重点:超重、失重现象与产生条件。◆教学难点:超重与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本质。五、教法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

5、性为出发点,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认为:差的教师只会奉献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所以在学法上采用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视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得出结论,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六、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6、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起重机吊重物这样的实际问题设置情境,接下来将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情境,用纸带挂钩码,加速上升纸带断裂,然后设置这三个问题:(1)突然向上加速时,纸带断裂说明什么?(2)静止时,纸带没有断裂的原因?(3)突然加速纸带断裂时,钩码对纸带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有什么关系?层层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超重现象,并介绍神舟十号在太空中会产生失重现象,于是引入今天的课题,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7、【新课教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第一个环节实验探究超重与失重现象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将纸带换成弹簧测力计,回顾初中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方法,进而提出当钩码不处于静止状态时,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还相等吗,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教师提着钩码以加速上升进行示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方法,进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初步得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并给出改进方案。将弹簧测力计换成拉力传感器教师演示,深化探究,师生共同分析拉力的图像,在此基础上明确超重与失重的

8、概念。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实验表格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二个环节理论分析在实验探究基础上,教师以加速上升为例进行板书,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解释,随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板演过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加速下降的过程,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并进一步规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实验与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