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ID:11154785

大小:249.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7-10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_第1页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_第2页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_第3页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_第4页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阅读(55)评论(2)发表时间:2008年10月17日10:46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920047809-1224211572不饱和聚酯树脂化  1.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2.固体含量:62±3%  3.粘度:40—60秒(涂4号杯,25℃)  4.酸值:≤35mgKOH/克  使用方法(参考配方):树脂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液)0.8—2份(若过氧化环己酮糊1.5-4份)促进剂(辛酸钴液)0.5-3份(本型号产品已加入适量,可不必再加)客户应根据使用时的天气温度情况和制作工艺要求,分别称取树脂(促进

2、剂已加入,需要时可自行考虑补加量)、引发剂调和成均匀的树脂胶。  具有粘性的可流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称为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个官能团)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然形成体型结构。  固化的阶段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整个固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凝胶--从粘流态树脂到失去流动性生成半固体状有弹性的凝胶; 定型--从凝胶到具有

3、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状,可以从模具上将固化物取下而不发生变形;  熟化--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达到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也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应,因此具有链锁反应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具有较短的特点,一般凝胶到定型有时数个小时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饱和聚酯在固化时系统内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结构较为紧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温接触成型的工艺性能。  引发剂  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

4、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合物。各类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  活性氧含量又称为有效氧含量。对于纯粹的过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机过氧化物纯度的指标。实际上,由于纯粹有机过氧化物贮存的不安定性,通常与惰性稀释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制,以利于贮存和运输。  临界温度  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自由基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一般在临界温度以上才发生引发反应,这可从固化放热效应反映出来。临界温度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应用的工艺指标。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在给定温度条件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

5、时间。实际应用上,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种是给定温度下的时间,另一种是给定时间下的温度,它们都是引发剂活性的标志。显然,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发剂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两种,即国产1号引发剂和2号引发剂。 1号引发剂是50%过氧化环已酮糊。过氧化环已酮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白色粉沫或硬块,易溶于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过氧化环已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的 1号引发剂,呈糊状,久置后分层,上层为透明溶液,下层是白色沉淀物,使用时必须搅拌均匀成糊状。  过氧化甲乙酮具有与过氧化环已酮类似的

6、特性,一般配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该溶液无色透明,不含悬浮物,使用时不需要搅拌。  2号引发剂是50%的过氧化苯甲酰糊,用等量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配制而成。不饱和聚酯树脂中添加2%的过氧化苯甲酰,在室温可以保持稳定在10天以上,所以它是一种稳定性很好的引发剂。主要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见表五。        表5  主要有机过氧化物的物性名称物态有效成分%临界温度°C温度°C时间h活化能 kj/mol活性氧%  分子量过氧化二苯甲酰固96-9870707285100 13.0102.10.4 126.65   6.4    242    过氧化环己酮(

7、混合物) 固  95 98559110011520103.81.0  12.0(主成分)228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 液 60(二甲酯)  80851001051158116103.6 119.13  11.0(主成分)176促进剂  常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临界温度一般都在60°C 以上,这就说明单独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不能满足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的要求。通过实践发现,在还原剂(或氧化剂存在下)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活化能显著下降,大致为41.KJ/mol(10kcal/mol ),因此可使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降到室温以下。这种能促使引发剂降低引发温

8、度的还原剂(或氧化剂)常称为促进剂,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