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

ID:11204594

大小:19.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_第1页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_第2页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_第3页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_第4页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五 细菌芽胞染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五细菌芽孢染色摘要: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掌握芽孢染色法并了解芽孢的形态特征。本次实验使用芽孢染色法(Schaeffer-Fulton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进行芽孢染色,染色之后使用油镜对其进行观察。关键词:芽孢染色;孔雀绿水溶液;番红水溶液;梭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前言:芽孢是细菌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组织,因此芽孢的壁厚,通透性低而不容易被染色,上色后亦不易褪色,所以先使用着色能力较强的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脱色后再使用对比度相对较大的复染剂对细菌进行染色,之后在观察中细菌菌体和芽孢便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

2、握芽孢染色法2.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芽孢是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结构,也被称为内生孢子(endospore),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及芽孢的形状,着生部位、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都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与正常细孢或菌体相比,芽孢壁厚、透性低而不易着色,但是,芽孢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利用这一特点,首先用着色能力较强的染料(如孔雀绿或石碳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而且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仍然保留。再用对比度大的复

3、染剂(如番红液)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剂颜色,而芽孢仍为原来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将两者区别开来。三、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Prazmowski)2、溶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3、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夹子,无菌水等四、实验步骤1、制片取一洁净载玻片,在其上选取两个合适位置并分别滴上一滴无菌水;在两滴无菌水中分别用接种环接种上少许枯草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用载玻片夹子夹住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

4、烤片刻,使菌液干燥并将菌种固定。2、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气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待玻片冷却后再补充染液),切勿让玻片干涸。3、脱色将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4、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5、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6、镜检将载玻片晾干后用油镜镜检。四、实验报告1、结果(1)观察结果经过芽孢染色后,枯草芽孢杆菌菌体中部有一个绿色结构呈椭球形,菌体为红色,芽孢为绿色,有些芽孢脱离菌体分散在视野中;梭状芽孢杆菌多单一分散

5、在视野中,菌体成梭状,在菌体顶端有一梭状绿色区域,周围边缘略显红色。(2)绘图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梭状芽孢杆菌芽孢1、思考题(1)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进行染色?能否用简单染色法观察到细菌芽孢?答:芽孢染色时,若不加热,则芽孢可能无法着色,若使用简单染色法,则可能芽孢无法染上色或全被染上。(2)若在你的制片中只观察到游离芽孢,而很少看到芽孢囊和营养细孢,试分析原因。答:可能在孔雀绿染色加热过程中出现了沸腾。加热染色时必须维持在染液微冒蒸气的状态,加热沸腾会导致菌体或芽孢囊破裂。(3)用孔雀绿初染芽孢后,为什么必须等玻片冷却后再用水冲洗?答:在用孔雀绿染色

6、后,若不进行冷却,则骤然的水洗可能导致玻片破裂。四、小结本实验应选用适当菌龄的菌种,幼龄菌种尚未形成芽孢,而老龄菌芽孢囊已破裂。加热染色时必须维持在染液微冒蒸气的状态,加热沸腾会导致菌体或芽孢囊破裂,加热不够则芽孢难以着色。脱色必须等待玻片冷却后进行,否则骤然用冷水冲洗会导致玻片破裂。芽孢染色时,若不加热,则芽孢可能无法着色,若使用简单染色法,则可能芽孢无法染上色或全被染上。若在装片上仅看到芽孢而看不到菌体,则说明加热时可能有沸腾的情况出现,使菌体和芽孢囊破裂。在用孔雀绿染色后,若不进行冷却,则骤然的水洗可能导致玻片破裂。此次芽孢染色实验,首先,

7、收获的是芽孢染色方法。其次,对芽孢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认识到了多种形态的芽孢和芽孢对于细菌的重要性,芽孢不仅仅是生物的休眠体,芽孢的各种特性还是进行生物物种鉴定和分析的重要依据,通过本次试验,我对细菌的芽孢的描述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本次实验会对以后的学习和研究等方面大有帮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